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23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A遏制() 马褂(gu) 俯瞰(kn) 坦荡如砥(d)B游逛(gung) 鲜腴(y) 濒临(bng) 恹恹欲睡(yn)C蹒跚(shn) 炫耀(xin) 秀颀(q) 密匝匝(z)D颓唐(tu) 婆娑(su) 绿釉(yu) 沉甸甸(di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锤炼 松懈 无能为力 触目伤怀B主宰 狼藉 跳跳蹦蹦 旁逸斜出C倦怠 宛然 难以置信 参天耸立D黝黑 晶萤 无边无垠 纵横决荡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2、A大海的深不可测,让人望而生畏。B鲍青松同学唱歌妙手偶得,因此同学们选他担任文娱委员的职务。C这部小说的情节太离奇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D他虽然无能为力,却默默关心着失孤儿童的思想状况,值得敬佩。4(抚顺模拟)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C )(2 分)A为了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学校组织了以书法展为表现形式的“让你爱上中国字” 。(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动” 。)B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修改:将“增强”改为“提高” 。)C我们的文化传统,需要更多人去呵护、去发展,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修改:将“呵护”与“发展”调换位置。)D为学者只要耐得住寂寞,经
3、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成就卓越,赢得尊重。(修改:将“只要”改为“只有”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A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国家级新区。B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C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D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A茅盾的白杨礼赞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歌颂了抗日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B朱自清的背影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C汪
4、曾祺的昆明的雨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很像中国水墨画的意境。D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指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7(曲靖中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 分)2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A B C D8综合性学习。(9 分)在青少年
5、中,网络语言已成为了一种时髦。班上决定围绕“网络语言,应不应该进入中学生作文”的话题,举行一次辩论性的班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个简要的实施方案。(不包括准备、组织,只包括具体步骤)(3 分)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正反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限时 5 分钟;双方辩论,限时 10 分钟;正反方各派一名代表最后综述;评委(老师)总结表彰。(2)请你为活动的主持人准备一段 80 字左右的开场白。(3 分)同学们:当今,网络语言已不可避免地侵入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赫然出现在我们的作文本上。作为青少年,我们深知祖国语言文字在我们学习中的意义。为了更深入地思考网络语言与语文学
6、习,尤其是与我们作文的关系,确立明晰的方向,我们主办了这次以辩论形式开展的班会活动,请正反双方,各抒己见,踊跃发言。(3)假设你是辩论的反方,请你根据正方的观点发表你的不同意见。(3 分)正方:我赞成网络语言进入中学生作文。首先, 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明文规定作文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而是要求作文语言通顺,用词贴切等;其次,网络语言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它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作文更富有表现力;最后,网络语言常常富有时代气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反方:我反对网络语言进入中学生作文。首先,青少年应该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性,网络语言的用语常常是不规范的;其次,网络语言影响交流,虽然它比
7、较时尚、新潮,但是有些词汇别人看不懂、不理解,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对我们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由于网络语言老师不一定熟悉,所以作文中使用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成绩。(不设统一答案)二、阅读理解(47 分)(一)(绵阳模拟)(13 分)梨花的春天宗满德春天是从一叶梨花瓣走进人间的。静谧祥和的夜晚,星星丢给大地一些眼色,黄河里追逐的浪花露出银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着石砌的堤岸。一粒石子落下来,惊醒一河春梦。露珠在岸边的小草上打盹,月亮盛了半碗。蒸腾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树群中氤氲。走过冬天的游子,在梨园守夜,轻轻地哼一曲北国之春 ,缓缓的黄河水泛起涟漪。阳光错落地从梨树群中穿梭,晨露紧紧地咬
8、了一夜,刚松了一口气,就从树枝上滑落。小草伸出碧绿的小手,低声地吟唱。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站着的,立着的,都是那样的新颖,那样的鲜活。春天的早晨从最后一个冬夜里开始,预备着上演五彩缤纷的舞会。主角登场了。叶子还没有发芽,花就开了。热烈,闪亮,胜过炽热的太阳。白衣天仙下凡吧,纯粹,脱俗,灵秀,远隔尘世。皇后出宫吧,抿着嘴,敛着胸,曼妙,轻盈,3似在天上,又在民间;朝饮白露,夕餐落英。山姑待字吧,粉着脸,描着一丝淡眉,穿着一件短裙,绛红中透着新绿。一个冬天没有下地干活,白皙的面,光亮滋润。轻轻地吻一下吧,树下巴望的情郎。官窑的白瓷器吧,五枚清亮清亮的盘儿盛着金色的花蕊,还有一粒昨夜刚刚凝炼的银珠。
9、伸开手掌,怕它掉在地上;张开口,怕它飞走。伫立着,凝视着,听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树枝则一律裸着,不着一字。一个冬天的努力,都献给了花儿。不害羞的花儿顺着根顺着茎,从土里升起来,挂在枝上,尽情地表演艺术体操。一阵微风吹来,一些娇气的花儿夭折了,从枝头上飘下来,归入土中。叶子是后盾,铁一样坚硬,都埋进枝桠里面,不露声色,不出风头,不争春光。全身的力气和营养,都向一个方向输送。平静地等待是一种内力,没有怨悔地给予是一种品格,低调地劳作是一种风度。花儿开了,还怕没有绿叶,还怕没有果实吗?保持沉着,让花苞绽放吧。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地纯,这样地白梨花给予人间的不仅是春的温柔,也许还有冬的风骨
10、。坐在梨树下,感觉很清爽。空气过滤了一遍,带着蜜意,加了气压,醇厚,浓酽,向着鼻孔往肺里冲,揭开毛孔往里钻。凉凉的,清清的,每呼吸一次就增加一点力量。伸开臂膀吧,全身的肌肉都浸透了氧气,鲜活鲜活的。那美丽的姑娘,如金的光芒,点缀满树的梨花,笑一笑,挥洒出无数的珍珠玉盘,雪一样洁白,玉一样透彻。雪是白的。梨花是白的。骨头也是白的。梨叶长出来了,梨花就纷纷落地。梨成熟了,梨叶就要落地。长肉的骨头看不着。春天里飞雪,是梨花,不是白雪。白雪呢,藏在冬天里,梨花看不着,就如骨头长在血肉里。忙碌的日子,结识许多陌生的面孔。熟识的心跳都在花朵上律动。脚步匆匆,又来又去,草地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不用凝神,不用
11、注目,随意地看一看,每一朵梨花都认识我,都盛满笑意,都那么温暖,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令我欣喜。往日的哀怨和伤痛,曾经的忧愁和苦难,都消逝在这洁白纯净的光波里。梨花开了,春天慢慢地去了。人间落英无数。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对人生的思索。10简略说说文章是怎样以梨花为线索展开全文的。(3 分)文章从花瓣落笔,然后极力铺写梨花绽放的热烈带来的春天气息、梨花内在精神气质,最后由梨花的花开花落引出对人生的思考。11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抿” “敛”以及“曼妙” “轻盈”等极富表现
12、力的词语,描写了梨花热烈、闪亮的外在美,刻画出了梨花纯粹、灵秀、脱俗的内在气质。12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请从联想和想象的角度,简略分析,指出它与本文第段对梨花的描写的不同之处。(4 分)春运用了联想手法,由花香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本文第段运用了想象手法,由梨花想象到“白衣天仙下凡” “皇后出宫” “山姑待字” “官窑的白瓷器” ,写出了纯粹、脱俗、灵秀、曼妙、轻盈的花瓣,写出了清亮、金色的花蕊,好像倾听着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二)(兰州模拟)(19 分)旧时的离别张悦然4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综合 检测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