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课件.ppt
《(聊城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七年级上册,第 三章 世界的居民,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世界的人口 6年3考,一、数量与增长,提示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零增长,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二、人口的分布,三、人口问题,考点2 世界的人种 6年3考,考点3 世界的语言,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汉语_,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_英语_。 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考点4 世界的宗教 6年1考,提示典型地区的代表人种、语言和宗教,考点5 世界的聚落 6年1考,一、形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
2、起,就形成了聚落。二、主要形式:包括_城市_和乡村,乡村又包括村庄和_集镇_。三、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提示(1)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2)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 世界的人口,人口增长必须与当地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地关系才能和谐。据此完成12题。 12015聊城,3题,2分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是( )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南美洲西部 D非洲北部22015聊城,4题,2分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的问题是 ( ) A劳动力缺乏 B就业困难 C人口老龄化 D国防兵源不足,1B 2.B 本题组考查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状况及
3、人口问题。第1题,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平原地区;欧洲西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第2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就业困难、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员不足都是人口增长过慢造成的。,32012聊城,5题,2分对世界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B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C中纬度临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少 D人口越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越大,D 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知识。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目,计算公式为:
4、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总数/某地总面积,其大小不仅与人口多少有关,还与面积大小有关。,猜押预测1.如图是“世界人口分布与海拔、纬度的关系统计图”,关于世界人口分布与海拔、纬度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B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增多 C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 D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C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坐标轴的意义。读左图,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减少;读右图,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地区。,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0
5、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下图,回答24题。2.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B C D 3.图中人口总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4.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到这种变化时,会产生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过剩 B教育资源紧缺 C国防兵力不足 D加剧环境污染,2A 3.B 4.C 本题组综合考查人口增长曲线的判读及人口增长的影响。第2题,四个地点中的自然增长率超过1.0%,为四地中最高的,人口增长最快。第3题,判断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的关键点是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由到中,自然增长率虽然降低,但仍然大于零,故该阶段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而之后,增长率为负值,所以人口出现负增长,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城 专版 2018 年中 地理 第一 部分 系统 复习 成绩 基石 第三 世界 居民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