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第五、六单元),(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C 是禁止吸烟,是节约用水,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是塑料制品回收,是禁止烟火,故属于消防安全标志。,A B C D,2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高氯酸铵中不含碳元素,所以分解后的生成
2、物不会有CO2。,3下列有关验证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D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此实验既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实验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可以像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比空气的大,此实验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4
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A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气体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中含有C、H元素,故该气体不可能是CO。,5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由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代表氧元素,就都属于氧化物;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组成单质乙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由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6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烧杯中的热水为9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实验时烧杯中的热水不仅可以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氧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
5、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由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则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由于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少,所以甲物质为反应物,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增加,所以
6、丙、丁两种物质均为生成物,又因为甲物质减少的质量正好等于丙、丁两种物质增加的质量,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此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g2g)(32g20g)(26g20g)321;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8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的地方 B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里发现煤气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C炒菜时油锅
7、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火焰 D进入面粉厂、加油站、矿井等场所前停止吸烟,B 室内着火时,温度高,许多有毒气体、粉尘飘在高处,应该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故A正确;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里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应切断阀门,开窗通风,故B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住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焰熄灭,故C正确;面粉厂、加油站、矿井等场所漂浮着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进入面粉厂、加油站、矿井等场所前应停止吸烟,故D正确。,D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而气体体积比和水变成水蒸气,不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范围,故A、B不正确;根据镁燃烧的化学方
8、程式,镁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242)3232,可知6g镁完全燃烧只消耗4g氧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为6g4g10g,故C不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故D正确。,9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10克水完全蒸发可产生10克水蒸气 C6克的镁带在6克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12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
9、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A正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B错误;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正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C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注意图中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在液面以下,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且干燥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B正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0、,但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故C不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正确。,11.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D 物质燃烧以及剧烈程度与氧气及氧气浓度有关,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丝在纯氧中能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正确;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加剧烈,故B正确;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有火焰,例如木炭、铁丝等高熔点的固体燃烧没有火焰,只有石蜡等低熔点固体、液体、气体燃烧才会产生火焰,故C正确;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
11、,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空气急剧膨胀,才会引起爆炸,故D错误。,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B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C可燃物燃烧时都能发光放热,但不一定都有火焰 D急速燃烧都会形成爆炸,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不变,化学方程式的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则2个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A正确;根据乙硫醇的化学式可知,乙硫
12、醇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故B正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故C不正确;乙硫醇含有碳元素,根据碳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可以推知乙硫醇在不完全燃烧时也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故D正确。,1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为SO2 B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D乙硫醇不充分燃烧也可能产生CO,1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13、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D 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故A、B错误,D正确;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不能消除,故C错误。,D 由图乙可知,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9%,即蜡烛燃烧前,瓶内除了氧气还有其他气体;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6%,即蜡烛熄灭后,瓶内不只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
14、容器内,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时,蜡烛熄灭,所以当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15足量蜡烛在图甲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16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州 专版 2018 中考 化学 复习 第三 部分 模拟 检测 冲刺 阶段 课件 鲁教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