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docx
《2016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共 12 题 1.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 “ 公司架构 ” , “ 所有的官员(管理者 ),都是皇帝的雇员 ” , “ 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 。这表明张鸣认为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解析: 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 制度 ” 是秦朝在全国实行的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官员 “ 都是皇帝的雇员 ” ,皇帝可以动员全国人力、物力, “
2、 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 ,国家机器的效率很高, A 项正确;B、 C、 D 三项均排除。 答案: A 2.唐律疏议记载: “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 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 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 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对市场上 “ 肉类 ” 商品的管理,即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故 A 项正确。古代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
3、,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出自唐律疏议,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范仲淹直抒胸襟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张载慷慨立言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 ,这些千百年来传颂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 “ 国士 ” 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它们反映出中国古代 “ 国士 ” A.励志入世救民 B.批判重利轻义 C.固守儒学传统 D.倡导经世致用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A、 B、 C 三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
4、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 “ 以天下为己任 ” 的情怀, D项正确。 答案: D 4.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 铁帽子王 ” ,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统治政策。由材料可知,清朝前期八位宗室王公因开国之初立下战功被国家给予世袭的永久封爵,均在京城
5、设有王府居住,且所有的俸禄待遇、所属官员及护卫等均由国家统一管理和配置;此做法安 抚了宗室王公的人心,巩固了统治阶级上层的统治基础,体现了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故选 C 项。保证宗室贵族特权仅为此做法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故 A、 B 两项错误;清朝加强了对有战功的宗室王公的管理和控制,不会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D 项错误。 答案: C 5.美国学者普拉提在其著作中说: “ 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中国恢复其在 19 世纪时在世界上应有的位置。 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千丝万缕的纠葛。 ”
6、由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 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 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 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文字 “19 世纪 ”“ 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 ” 可以判断这次内战是介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太平天国运动,依据 “ 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 ” 可知材料论述的角度是站在世界史的角度, A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B、 C 两项均排除; D 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 A 6.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樊锥 (1872 1905)形象地把地球比作一个有血脉、有神经的人体。而近代的交通、电邮则有
7、调神养血的功能。这反映出维新派 A.认识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大体把握了当时科技走向 C.意识到蒸汽时代已经降临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材料信息不能反映 “ 世界市场已形成 ” 、 “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 , A、 D 两项均排除;维新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经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 电邮 ” 属于 “ 电气革命 ” 范畴,据题干材料可知,维新派大体上把握了当时的科技走向, B 项正确, C 项排除。 答案: B 7.近代某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科学、制度、道德和法律规范等都是从早先更原始更低级的形态发展而来,而这一发展是经由适应和淘汰过程
8、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个体特性也会做出相应的调适。此观点 A.是对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解释 B.为 “ 人民主权说 ” 提供了逻辑起点 C.促进了浪漫主义在欧洲的产生 D.为列强瓜分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社会进化论学说。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近代人类社会的制度、道德、法律、文化习俗是经过适应和淘汰的过程而从更原始更低级的形态发展而来的,任何个体特性必然会作出调节和适应,否则会被淘汰即提出社会进化论学说;可见社会进化论学说为列强瓜分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故选 D 项。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原理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观点,故 A 项错误
9、;人民主权说即主权在民思想,人民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地位, B 项错误; C 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 D 8.智者学派的代表人 物普罗泰格拉认为: “ 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 ” 此材料观点 A.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解析: 材料强调法律为人为约定 ,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9.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 “ 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 ” 。其意在强调 A.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
10、.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所生活的时期是罗马的奴隶社会,当时的罗马没有实行民主制, A 项排除; B 项表述概括材料信息不全面,排除;依据材料文字“ 法的合意 ” 可知西塞罗主张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C 项正确; D 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 C 10.1963 年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全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的一切核武器试验。西方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该条约签订的目的是“ 减缓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武器试验造成地球大气中过量的放射性尘埃。 ”该条约的签订 A.使美苏
11、 争霸格局出现实质缓和 B.加强了美国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合作 C.恶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世界的核试验问题。由材料可知, 1963 年美苏英三国共同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全面禁止一切核试验;该条约的签订使美苏争霸格局出现了表面的缓和,美苏英大国在核试验上的态度形成了一致,实际上针对正在进行核试验的中国, 1964 年中国不顾其反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可见该条约的签订恶化了中苏及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故选 C 项。 A 项说法错误; 1967 年欧共体成立, B 项错误; D 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 C 11.在加
12、入欧盟后,英国议会只是在一些小问题上,同意让渡部分权力,但是在事关国家主权的 大问题上,寸步不让,甚至不惜以退出欧盟相威胁。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后来所说: “ 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同意的。我们不能同意放弃在像安全、 税收、 条约更改和对第三国公民的边境控制等关键领域内的否决权。 ” 这说明 A.英国致力于阻止欧洲一体化 B.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C.欧洲一体化损害英国的利益 D.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坚持民族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B、 C 两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材料反映了英国在欧盟中努力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体现了坚持民族主义的政策
13、, D 项 符合题意,正确。 答案: D 12.某课题的中心词是 “ 杜鲁门主义 ”“ 欧洲一体化 ”“ 日本崛起 ”“ 中国振兴 ”“ 苏联解体 ”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A、 B 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均排除;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当今世界仍是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格局并没有形成,排除;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 “ 冷
14、战 ” 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但在两极格局下,为了能够生存和很好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些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1991 年底苏联解体后, 两极格局崩溃, D 项符合题意,正确。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 6 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
15、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 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 “ 二十四民 ” 之说。 所谓 “ 二十四民 ” ,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 “ 十八民 ” ,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 “ 十八民 ” ,全都是 “ 不稼不穑 ” 之民。“ 四民 ” 或 “ 六民 ” 向 “ 二十四民 ” 的转化,显然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河南省 郑州 中高 第二次 联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