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模拟考试(A卷)语文.docx
《2016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模拟考试(A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模拟考试(A卷)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 3 月统一 模拟 考试( A 卷)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
2、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 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
3、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 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
4、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 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 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 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
5、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才智人士纳入官员队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B.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条与“以学取士” 科举制度密切结合,被一代代读书人奉行不渝。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由“ 贱”入“贵”的主要路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身上便体现了这一点。 D.“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使士子们能平等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等”观念方面的缺失,实现了难得的公平。 解析: B 曲解文意。 两千余年来,“ 学而优
6、则仕 ”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 学而优则仕 ”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信条和科举制度密切结合只是在隋唐以后,并没有两千多年。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分) A.“学而优则仕”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宗法制度“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得把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的“家天 下”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 B.“学而优则仕”是封建学子们的金科玉律,博取功名跻身官僚队伍成为他们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目的。 C.被仕宦功名的所引诱俘获的士子们,丧失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性,仰人鼻息,唯唯诺诺,惟君王之命
7、是从,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D.封建士子受忠军报恩思想的影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帝王的“家天下” 耗尽心力,以求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解析: 强加因果。第四段“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是大的环境背景,在学优则仕之前就已经存在,绝对不是学优而仕导致的结果 。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即使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明白“守江山治天下”,必须倚靠读书人,尊重士人,文吏治国是他们的统治要诀。 B.中国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对社会各等级的人是开放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社会也在流动中保持了活力。 C.面
8、对狂傲不羁的名士,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和奸雄都相当容忍,有所忌惮,原因就在于“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D.在科举制度已废除百年的今天,“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成为国家选聘公务员的严格规定,可以看作“学优而仕”传统具有巨大合理性的体现。 解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会发现题中缩小范围 , 以偏概全。第二段明确指出这些士能够被原谅,“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即原因不止这一个。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
9、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 ,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 龙 图阁 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 “ 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今所建宫非应经义, 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
10、应天变。 ” 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又请三品以上立 家庙 ,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 户部 侍郎。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 西京 ,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 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注: 玉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
11、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
12、合语境理解大意,这句话的大意是:古时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火灾,董仲舒认为高庙不应当建在陵墓旁, 所以才会发生火灾。魏时崇华殿火灾,高堂隆认为亭台楼榭都应引以为戒,应当不再修建,文帝不听,结果第二年又被大火烧毁。 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时间进行断句,比如“董仲舒”“高堂隆”“文帝”“明年”。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答案: 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是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13、。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 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解析: 该题考核文化常识。户部,“六部“之一, 起源 先于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 徒”;秦为“治粟内使”,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 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这里工程营造归工部管。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4、)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杨修 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15、中心意思。 A“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概括不全面,“降知汝州”这次完全是受岳父寇准的牵连。非个人原因 。 答案: 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 2) 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解析: 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重点词语:“感悟”感动领悟、“已而”不久、“谕天下”昭告天下;第二句,重点词 语:“治第” 修建宅院、“谢事”退休、“不果去” 最终也没有离职。 答案: ( 1) 仁宗受到感动而醒悟 .于是减轻守卫者的罪责。不久下诏告谕
16、天下不再重修玉清宫。 ( 2) 王曙任参知政事时,在西京洛阳修建宅院,益恭劝他王曙以年老为由退休,王曙最终也没有离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绁( xi):捆绑,束缚。 8.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手法的题目,仔细读诗发现除了青松这一形象,还出现了“ 众草没其姿 ”“ 卓然见高枝 ”中的
17、“ 众草 ”和环境,而这些显然对青松起了衬托作用。 答案: 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掩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 季常青。 9.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6 分) 解析: 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的意象有“青松” , 主要词语有“提壶”“ 抚寒柯” , 最后的直抒胸臆 “ 何事绁尘羁。” 答案: 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
18、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拨于流俗的品性;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 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 _, 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答案: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_, 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答案: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 _, _
19、”,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 间的矛盾心理。 答案: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第四( 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 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 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
20、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 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 ,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
21、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 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
22、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 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
23、钱也挣下不少, 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 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
24、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 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河南省 洛阳市 统一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