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20 届 10 月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春秋和尚书为孔子整理的古籍,与材料不符,排除 AB。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中,C 项正确。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与材料不符,排除 D。2.
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由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根据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因此材料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故 C 项正确. 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相同,故 A 项错误;孔子和老子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
3、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 BD.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 、 “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的分析理解,结合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和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2 -3.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这体现
4、了“兼爱”思想;这些表明了下层群众的精神诉求,故 B 正确;ACD 项不符合题意。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 ,充满朝廷) ,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答案】C【解析】儒家提倡“仁义” ,材料说明实行仁义,政治不免混乱,显然是批判儒家思想,故 C 正确;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代表,故 A 错误;B 和 D 不符合材料主旨。5.“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 )A. 重视礼仪教化 B. 实行礼法并施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为政以德【
5、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明礼仪” 、 “重刑法” ,这是礼法并施的体现,B 项正确。重视礼仪教化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与材料强调礼法并施不符,排除 A。强调严刑峻法也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与材料强调礼法并施不符,排除 C。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与材料强调礼法并施不符,排除 D。- 3 -6.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
6、不同,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才成为正统,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北方学术思想发达,但不能说明文学发展缓慢,故 C 项错误;秦国学习三晋文化,且材料未展示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故 D 项错误。点睛:这一题用新情境、新材料引导学生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不仅仅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进行争鸣,其实同时还有各家之间在辩难的同时,对彼此观点的吸收和融合,所以百家争鸣时期碰撞、交流与融合有机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基础之上,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7.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
7、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行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上述变化为下列那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 墨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大一统思想 D. 法家学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黄老思想,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为董仲舒的新儒学实施创造了条件,故选 C。墨家学说是战国时期,道家学说是在西汉初年,法家学说是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实施,故排除 ABD。8.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这些现象表明了汉武帝A. 无条件地支
8、持“独尊儒术”B. 注重不同学说的相互制衡C. 推动儒道释“三教合一”D. 奉行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立场- 4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武帝宗教、政治和教育方面都利用一些专业人士,这样可以更好巩固西汉的统治,故 D 项正确;材料“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说明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种学术之间的制衡,故 B 项排除;C 项唐宋时期出现。所以答案选 D。点睛:解题时要注意时间概念,材料中的时间是“汉武帝”从而排除 C 项;然后结合材料就可以得出答案。9.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
9、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结合选项可知,由“为政以德”可知是孔子的言论,体现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而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 A。由“不在六艺之科” 、 “皆绝其道”可知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该主张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提出的,B 项正确。由“以德兼人者王”可知体现的是“以德服人”的主张,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
10、C。由“为天下,非为君”可知否定君主专制,而不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 D。【点睛】紧扣设问要求“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找出最符合设问要求的选项即可。10.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 天人合一B. 敬天法祖C. 君权神授- 5 -D. 天人感应【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刘邦出生的神话,本质上反应的是君
11、权神授思想,符合题意的是 C 项,ABD 项不符合题意。11.隋文帝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 “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 ”这些主张( )A.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导致佛道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C. 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 D.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文帝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 ,认为这三教“万善同归” “殊途共致”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D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隋文帝也认为儒家思想是治国之本,排除 A。B 项说法错误,
12、这一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统治思想,隋文帝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排除。佛法玄妙,道教虚融,而儒学入世,说明三教之间的思想并不趋同,隋文帝认为其“殊途” ,但是可以达到共同的“成降大慈,济度群品”的目的,排除 C。12.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 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B. 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C. 强调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 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
13、料“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反映了朱熹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显然修身是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应选 B。A 中科学研究不对,CD 不符合材料,都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13.下图是 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 6 -快,这跟下列哪个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A.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 明清出现进步思潮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专制皇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
14、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后,节妇烈女人数增加较快,主要是受到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和扼杀人们自然欲求的理学的影响,A 项正确。明清之际出现的进步思潮批判封建纲常礼教,追求个性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 B。宋代以后节妇烈女人数的增加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关联度不大,排除 C。宋代以后节妇烈女人数的增加与专制皇权的加强关联度不大,排除 D。【点睛】本题属于图片类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图中节妇烈女人数的发展趋势,紧扣材料“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 ,结宋明理学的影响分析趋势出现的原因即可。14.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
15、而私也。 ”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A. “致良知”的理想B. “知行合一”的主张C. 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D. 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是道,原本是天下公有的道;学,原本是天下公有的学,并不是朱熹可以个人私有的,也不是孔子可以个人私有的。 “道”与- 7 -“学”都“非一家之私” 。这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故 C 项作用;AB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5.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
16、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 A 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 B 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 D 项正确。点睛:从材料“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 “善商者,处财
17、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中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重商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6.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 ,这说法的依据是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 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 D. 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 ”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受到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他提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故本题选择 A 项。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
18、度是早期维新派的观点,故 B 错。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是卢梭的观点,故 C 错。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观点,故 D 错。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 ”,找出蕴含的关键信息人权,进而结合卢梭的思想和黄宗羲的思想进行比较,找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 8 -17.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在此,顾炎武A. 提倡“经世致用”B. 主张以德治醇化社会风气C.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阐述的根本问题是“众治”【答案】B【解析】试题
19、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即可,根据材料“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可知,顾炎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朝廷的教化”来淳化会风气,因此本题选B 选项。A、C 选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内容;D 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18.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 【答案】D【解析】据题干“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儒家思想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与时俱进,故正确;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正确;古代中国宗教思想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故错误;古代封建教育、科举制都对儒家思想大力传播,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D 项正确,ABC 项都错误。故选 D。19.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 243 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 150 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 9 -有 2 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 2 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 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21、的影响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 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 150 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 2 人”可知,官员选拔的标准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故 A 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当时的经济政策,故 B 项排除;科举制从隋朝出现,故 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故 D 项错误。20.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 石氏星表 B
22、. 九章算术 C. 几何原本 D. 汜胜之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的应用数学著作,材料中韩信很可能应用了数学方法才能统计出新谷和陈粮,因此,韩信的智慧可能记载于九章算术 ,B 项正确。石氏星表是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作品,而韩信是秦汉时期的人物,时间不符,排除A。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与材料不符,排除 C。 氾胜之书是西汉的农学著作,但是韩信的智慧重在粮仓管理,而不在农业生产方面,排除 D。21.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
23、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郭守敬在元世祖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并据此主持编制了- 10 -授时历 ,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进步。故答案为 A 项。B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推动作用,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2. 2002 年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 36000 件。这批文
24、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草书 D. 楷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简化的字体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因此,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小篆。A 是商朝出现的文字,C、D 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字体,故选B。考点:中国汉字的演变脉络。点评: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23.图中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 “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