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 月)化学试题1.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石油裂解 C. 石油分馏 D. 煤的气化【答案】C【解析】A、煤的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给煤加强热使之分解,属于化学变化,A 错误;B、油的裂解是深度裂化,是把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 错误;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各馏分的沸点的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物理变化,C 正确;D、煤的气化是高温下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 CO 的过程,是化学变化,D 错误,答案选 C。2.2.100.0 mL 6.0 mol/L
2、H2SO4溶液跟足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 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Na2CO3溶液 B. 水 C. CuSO 4(aq) D. NaHSO4(s)【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的实质为 Zn+2H+Zn 2+H2,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注意 Zn 过量,则 A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A 错误;B加水稀释,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浓度变小,则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B 正确;C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C 错误;D加入硫
3、酸氢钠,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 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选项 C 为学生解答中的难点,注意原电池反应的特点。3.3.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 ,若改变下列条件,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 D. 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解析】- 2 -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温度降低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只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选 A。点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4、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归纳:。4.4.下列各项因素中能够对化学反应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温度 B. 浓度 C. 催化剂 D. 物质性质【答案】D【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反应物的结构与性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即最主要因素,而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为次要因素,故选 D。5.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 的电子式 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CO2的电子式 D. 质量数为 37 的氯原子 【答案】B【解析】【详解】A. HCl 是共价化
5、合物,电子式为 ,A 错误;B. Cl 的结构示意图为 ,B 正确;C. C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C 错误;D. 质量数为 37 的氯原子可表示为 ,D 错误。- 3 -答案选 B。6.6.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X 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X 与 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 元素 Z、W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 元素 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Z 的强D. 只含 X、Y、Z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6、答案】D【解析】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 Z 为 O; Y 的原子序数大于 X,Y 的原子半径比 X 的大,二者不能同周期,则 X 处于第一周期,只能为 H元素, 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与 W 同主族,所以 W 是 Na 元素;由四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3-1-1-6=5,则 Y 为 N。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NaNO,故 A 错误;B O 2-、Na +电子层结构相同,故 B 错误;CY 为 N,Z 为 O,非金属性 ON,故氢化物稳定性 H2ONH 3,故 C 错误;D只含 H、N、O三
7、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NH4NO3,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HNO3,故 D 正确。7.7.下列变化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 加热氯化钠使之熔化 B. 加热二氧化硅使之熔化C. 液溴受热变成溴蒸气 D. 加热碘化氢使之分解【答案】C【解析】A. 加热氯化钠使之熔化克服的是离子键,A 错误;B. 加热二氧化硅使之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B 错误;C. 液溴受热变成溴蒸气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C 正确;D. 加热碘化氢使之分解克服的是共价键,D 错误,答案选 C。8.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定大于
8、X 元素B. 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一定是 YXZC. 若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1,则 X 为金属元素- 4 -D. 若它们均为金属元素,则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Z=YX,AZ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可能大于 X 元素,也可能小于,错误;B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XY Z,错误;C若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1,则 X 为金属元素 Al,Y 是 Si 元素,Z 是 C
9、 元素,正确;D若它们均为金属元素,由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同一主族的元素,则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大而增强,则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9.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HCl B. NH4NO3 C. KCl D. CaCl2【答案】B【解析】A 项,HCl 中 H 原子和 Cl 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A 错误;B 项,NH 4NO3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的 N 原子和 H 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硝酸根离子中 N 原子和O 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B 正
10、确;C 项,KCl 中 K+和 Cl-之间存在离子键,C 错误;D 项,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确定化学键,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注意: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确定离子键,如 B 中只含非金属元素但含有离子键。10.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2SO2+O2 2SO3 H =-196.6 kJ mol -1B. H2(g) + O2(g)=H2O(l) H =-285.8 kJ mol -1C. 2H2(g)+
11、O2(g)=2H2O(l) H =-571.6 kJD. C(s)+O2(g)=CO2(g) H =393.5 kJ mol -1【答案】B- 5 -【解析】A、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A 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正确,B 正确;C、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C 错误;D. 碳燃烧是放热反应,H0,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观察点:“一观察”: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二观察”:状态是否标明;“三观察”:反应热 H 的符号和单位是否正确;“四观察”: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系数是否对应。11.11.对于可逆反应 M+N Q
12、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 M、N 全部变成了 Q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 正反应和逆反应不再进行【答案】C【解析】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 错误;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B 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C 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D 错误;答案选 C。12.12.某容器中加入 N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N 2+3H2 2
13、NH3,达到平衡时 N2、H 2、NH 3的浓度分别是 3 mol L-l、4 mol L -1、4 mol L -1,则反应幵始时 H2的浓度是A. 5 mol L-1 B. 10 mol L-1 C. 8 mol L-1 D. 6.7 mol L-1【答案】B【解析】平衡时氨气是 4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是 6mol/L,平衡时氢气是 4mol/L,所以反应幵始时 H2的浓度是 10mol/L,答案选 B。13.1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6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14、. 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减小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答案】D【解析】【详解】A、甲装置形成原电池,金属性锌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氢离子放电,则正极铜上有大量气泡产生,A 错误;B、乙杯中锌片和铜片没有接触,故不能构成原电池,B 错误;C、甲烧杯中 Zn、Cu 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正极上氢离子放电,乙中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所以两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C 错误;D、甲烧杯中 Zn、Cu 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即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D 正确。答案选 D。14.14.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
15、s)+4H2O(g)=Fe 3O4(s)+4H 2(g) ,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 增加铁的量 D.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各组分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A 错误;B、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 错误;C、铁是固体,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增加铁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 正确; D、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主要是
16、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易错点是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引起的,因此需要视情况分析。例如有气体参加- 7 -的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15.15.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s)3B(g) 2C(g)2D(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 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A,同时消耗 2a mol C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17、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n(A) n(B) n(C) n(D)1322 B 的浓度不变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 0) ,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正确;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错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是增大的,所以压强也是增大的,因此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可以说明;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
18、质之间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错误,答案选 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名师点晴】明确平衡状态的含义和特征是解答的关键,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正 逆 (同一种物质);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是: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变化;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 和反应总压 P 不变(恒温恒容);对于恒温绝热体系,体系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化学 学期 开学 阶段性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