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 20182019 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一、选择题(共 36 题,其中 132 题每题 2 分,3336 题每题 3 分,共 76 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作:创作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D. 木直中绳 中:合乎,符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B 项,作:站起来。【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 顺风而呼,声非加
2、疾也 疾:强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D.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C 项, “余嘉其能行古道” ,从文中来看,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此处的“古道“应指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3对下面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数罟不入泠池 数: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惜,珍惜郯子之徒 徒:徒弟,弟子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 ,审察,察看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A. B. C. D. 【答案】B- 2 -【解析】试题分析:“跬” ,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爱” ,吝惜。不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徒” ,一类人。【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通“途” ,道路)妙尽璇机之正(道理、规律)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B. 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责问) 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4、本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王无罪岁(归咎、归罪)C.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应当)有所希冀(希冀,企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D. 称为政理(清明,太平) 武帝嘉其义(宜,做事合乎情理)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强大) 更相为命(更相,交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B 项, “案” ,通“按” ,审察、察看;C 项, “当” ,充当;D 项, “抗” ,匹敌、相当。【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5下列加点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2 分)磨牙吮血整顿衣裳起敛容暮去朝来颜色故秦人开关延敌人生如朝露于是相如前进缶小
5、学而大遗覆盖周密无际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吮血”是吮吸鲜血,古今意思一样;“整顿”古义整理,今义检查处理;“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开关”古义是指打开城门上的关门,现在指的是控制器;“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前进” , “前”是“走上前”,“进”是“进献”,两个字并不是连在一起的,是两个词,今天的“前进”就是一个词,就是向前走的意思了;“小学” ,古代的意思是小的方面学习,今天的意思是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周密”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6、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6选出“以”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2 分)- 3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王好战,请以战喻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以:介词,因为;以:介词,把;以:介词,因为;以:介词,用;以:介词,在;以:介词,因为;以:连词,表目的,来;以:介词,因为;以:介词,用。故选 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7对下列各句中
7、“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然而不王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吾尝终日而思矣 蟹六跪而二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人非生而知之者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的用法,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用法,都是作为连词来用,只是表示的关系不同,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顺承。【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8、 (2 分)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臣请入,与之同命 公为我献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及其所之既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知来者之可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奋六世之余烈A. / B. /C. / D. / /【答案】B【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之”的含义和用法。“之”为动词,去、到, “何之”为“之何”的倒装,是“去哪里”的意思;“之”为代词,他;“之”为代词,指带来的礼物;“之”为助词,的;“之”为动词,往、到达, “所之”可译为所喜欢的;“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为助词,的;“之”为代词,
9、这、这些;“之”为助词,的。故此题答案应为 B 项。【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9下列句子中的“焉”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圣心备焉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蛟龙生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中的“焉”为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从这里 D 项中的“焉”与此同义。A 项中的“焉”是代词,他;B 项“焉”为句末语气词;C 项“焉”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选出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2 分)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 相同B. 相同C. 相同D. 各不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比;介词,在;介词,与、跟、同。所以选 D 项。【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良庖岁更刀,割也 浴乎沂,风乎舞雩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将成家而致汝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羽军壁垓下A. / B. /C. / D. /- 5 -【答案】A【解析
11、】试题分析:“岁” ,每年;“手” ,亲手,都是名词作状语。“风” ,吹风;“壁” ,驻军,都是名词作动词。“鉴” ,以为鉴,意动用法。“致” ,使来,使动用法。【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填然鼓之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大将军邓鸷奇其才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鼓” ,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帝王”,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为帝王、称王称帝。
12、“耻” ,意动用法,以为耻;“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奇” ,意动用法,以为奇。“斗” ,使动用法,使斗争。综合 D 项正确。【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侧身西望长咨嗟 天下云集响应 王无罪岁 尊贤而重士 履至尊而制六合谨庠序之教 杖汉节牧羊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
13、为理解 B。14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日夜望将军至 箕踞以骂曰 使使以闻大王 群臣怪之 其人居远 太子迟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6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日夜:名词作状语,早晚;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闻:使动用法,使知道;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远地;迟:意动用法,以为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故选 A。【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 (2 分)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旦
14、视而暮抚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端章甫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初不自贵重 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 非有能硕茂之也 函梁君臣之首A. / B.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老:形容词做动词,养老。旦:名词做状语,早晨。剑:名词做状语,像剑一样。端章甫:名词做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爪:名词做动词,掐破。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重,可译为“看重” 。名:名词做动词,叫名字。业:名词做动词,以种树为业。函:名词做动词,用函子装。硕茂: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它长得高大茂盛。故此题答案应为 D 项。【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6按照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5、 (2 分)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蹑足行伍之间 不拘于时,学于余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因人京师,观太学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判断句。中“利” “强”分别修饰“爪牙” “筋骨” ,定语后置句;中“亡罪夷灭”修饰“大臣” ,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省略句。- 7 -“于” ,表示被动;“见于” ,表示被动,都为被动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7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青,取之于蓝 申之以孝悌之义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句读之
16、不知,惑之不解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君何以知燕王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今臣亡国贱俘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介宾短语(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判断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8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 (2 分)而君幸于赵王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何以知之见犯乃死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求人可使报秦者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考点
17、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9下面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无乃尔是过与 求人可使报秦者 我持白璧一双 以为莫己若者 失其所与,不知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则噪而相逐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句,宾语前置句;句,定语后置句;句,定语后置句;句,宾语前置句;句,判断句;句,被动句;句,宾语前置句;句,被动句。故选 A。【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20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8 -不吾知也 理,非吾业也 其又何尤
18、 庖丁,解牛者也 斯用兵之效也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惟兄嫂是依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 / B.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不知吾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其又尤何” ;判断句, “也”表判断;判断句, “也”表判断;被动句, “为”表被动;宾语前置句, “惟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句正常的语序为“惟依兄嫂” ;被动句, “诛”的意思是“被诛杀” 。故此题答案为 C 项。【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
19、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B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C 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20、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山南西道”指的是山南西道节帅, “奏”是上奏的意思,排除 A 项、C 项。 “中书侍郎”是官职,不应断开,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B 项。句意: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 9 -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参考译文】郑余庆,字居业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
21、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
22、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隆化县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