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赣州四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一、单选题(30 题,每题 2 分)1.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而另有文献记载,这一年高昌王鞠文泰入朝谓“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贞观十一年,马周上疏谓“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 ”依据材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唐初社会生产仍然不及隋朝全盛时期B.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贞观初年的状况C. 资治通鉴是史书,其记载全部真实可信D. 唐初户口数远不及隋朝与隋末战乱有关【答案】C
2、【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 “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等信息可知唐初社会生产仍然不及隋朝全盛时期,A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由材料“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 “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贞观初年的状况,B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资治通鉴作为史书,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记述不一定全部准确,C 项错误,所以选 C。根据材料可知,隋末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了很大破坏,唐初户口数远不
3、及隋朝,D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A.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B. 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C. 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D. 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答案】A- 2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 、 “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在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人口最多的民族的国情下,天文历法、中医
4、中药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保障了农业生产和民众的健康,体现了天文历法、中医中药的实用性,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的信息,而是强调天文历法、中医中药的实用性,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的信息,而是强调天文历法、中医中药的实用性,排除 C。材料强调强调天文历法、中医中药的实用性,而不是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 、“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结合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的联系方面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 (1804 年
5、)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 ,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农民“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 ,说明中国农民耕地的效率更高,这源于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项正确。由材料“90
6、%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体现了个体家庭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项正确。1804 年,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时期,西方列强尚未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没有发生西方进行商品倾销的情况,项错误。英国农民虽然生产效率不如中国,但“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 ,说- 3 -明英国土地进行了市场化经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圈地运动影响,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BCD,所以选 A。4.“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 ”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 中央集权的逐渐削
7、弱C. 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D.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大清国农村民间自治的状况,乡绅依靠自然威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项正确。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一致,这与材料中“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不符,排除 A。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而是强调大清国农村民间自治的状况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有关,排除 C。5.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
8、。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A.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 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C. 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D. 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尚未趋向平衡,A 项错误;材料“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其世居齐鲁说法错误故 B 项错误;材料“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说明南迁士族仍保留北方文化“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说明南迁士族已融合南方文化故 C 项错误;材料“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堆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
9、 “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4 -说明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故 D 项正确。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南北文化的融合6.1983 年,在广州市区发现了一座距今 2100 多年前的古墓,墓主人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墓中出土玉佩风格各异。从墓中可以看到赵眛佩戴的组玉佩由玉、金、玻璃等 32 件佩饰组合而成;而右夫人居各夫人之首,佩戴组玉佩最为精美。古代女子腰间系上组玉佩走路时只有慢而轻,玉声才会悦耳和谐。根据所述,下面表述正确的是中国古代人们有佩戴玉器的习惯古代女子佩戴玉佩可以约束仪表,规范形态墓葬反映了东汉人们的生活面貌中国古代玉器的佩饰可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A
10、.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赵眛及其夫人都有佩戴玉器,说明中国古代人们有佩戴玉器的习惯,正确。根据材料“古代女子腰间系上组玉佩走路时只有慢而轻,玉声才会悦耳和谐”说明古代女子佩戴玉佩可以约束仪表,规范形态,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的墓葬,是贵族的墓葬,不能反映了东汉人们的生活面貌,错误。根据材料“赵眛佩戴的组玉佩由玉、金、玻璃等 32 件佩饰组合而成;而右夫人居各夫人之首,佩戴组玉佩最为精美”说明中国古代玉器的佩饰可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ABD,所以选 C。7.费正清在传统与变迁中谈到:“明朝中后期,手工艺制作有了很
11、大的发展。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机户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 ”以下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 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B. 手工业品种类多,技术水平高- 5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 、 “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 、 “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等信息可
12、知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A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由材料“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 、 “纺织、染色业”等信息可知手工业品种类多,技术水平高,B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由材料“机户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可知存在资本主义萌芽,C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比较,无法推断出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D 项错误,所以选 D。【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抓住设问 “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要求,紧扣关键信息“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 、 “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
13、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 、 “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等,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8.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超过农业税D.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 AB 项错误;从材料中“宋
14、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的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故 D 项正确;C 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得出,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的商业政策- 6 -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说:贾人者,暴君污吏所亟进而宠之者也。暴君非贾人无以供其声色之玩,污吏非贾人无以供其不急之求,假之以颜色而听其辉煌,复何忌哉?贾人之富也,贫人以自富者也,牟利易则用财也轻,志小而不知裁,智昏而不恤其安,欺贫懦以矜夸,而国安得不贫、民安得而不靡。材料中王夫之主要论述的是A. 官商勾结给社会带来危害B. 暴君污吏推动商业的发展C. 商业发展导致百姓贫困D. 商业发展改变了人民
15、的消费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反对官员和商人之间的勾结,认为官商勾结会给社会带来危害,A 项正确。暴君污吏的执政会阻碍商业的发展,而不是推动商业的发展,排除 B。材料强调官商勾结给社会带来危害,而不是商业发展导致百姓贫困,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商业发展改变了人民的消费观念的信息,而是强调官商勾结给社会带来危害,排除 D。10.1659、1703 及 1736 年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 ”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 ,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
16、”这反映出当时A. 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先B. 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摒弃D. 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 、 “正法施行,决不轻贷”等信息可知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松江棉布生产与其它地区的比较,无法推断出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先,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而是强调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排除 B。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不会遭到摒弃,排除 C。【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 “正法- 7 -施行,决不轻贷”切入,结
17、合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11.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D.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梁柏力认为英国在战
18、乱和争霸中,需要商业的支持,商人势力强;而明清时期,由于中国总体上处于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周边国家,因而相对于英国的情况,中国对商人的依赖较小,这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而是强调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与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有关,排除 A。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不会有显著的提升,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的信息,而是强调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与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有关,排除 D。12.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9、,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 ,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以下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工商业市镇大批涌现对外贸易发达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A. B. C. - 8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正确。工商业市镇在明清时期大量涌现,错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正确。宋朝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BCD,所以选 A。【点睛】本题熟悉宋朝
20、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商业革命”即可知道答案。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方面的小论文。他们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材料 结论甲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成都等开始形成著名都会城市乙 唐代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海禁政策已经实施丙明朝太仓州的部分地主利用农村的廉价劳动力,除粮食生产外发展畜牧业、养鱼业、果树蔬菜生产,而且产品都进入市场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丁清代广州十三行主要承销外商进出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及传达政令十三行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
2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会城市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故 A 错误;海禁政策- 9 -是在明清时期开始实行的,故 B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形成,但通过对丙项材料的分析,我们看不到雇佣关系的存在,故 C 项错误;丁项材料体现了十三行的职能,依据其职能可以看出十三行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故选 D。14.唐代诗人杜牧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 “草市”的出现A. 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B. 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C. 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坊与市的布局D. 促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江淮地
22、区的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富商大贾多来往于此,故“草市”的出现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B 项正确。 “草市”的出现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不是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原因,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草市,与城市无关,排除 C。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政府不会放弃该政策,排除 D。【点睛】本题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草市,考查唐朝草市的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的现象,结合草市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5.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
23、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 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 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 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 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 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 10 -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
24、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可见亚达斯密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条件16.法国史学家 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A. 启蒙运动、巴黎公社B. 德意志的统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赣州市 第四 中学 2017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