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下学期第八周光的折射定律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下学期第八周光的折射定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下学期第八周光的折射定律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光的折射定律课题 第一节 光的折射定律 课时 考点、知识点 1. 折射定律 2.折射率学习目标(1)知道以下概念: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折射角。(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3)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也存在。(4)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重、难点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环节一、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引入课题 问题一:展示视频“海市蜃楼”,观察教科书图 4-4-1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二:放大镜为什么能起放大作用? 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
2、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2教师演示图 4-4-2(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课件呈现(1)观察到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2)相关名称 3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参考教科书(无玻璃砖者可选此)。 (1)器材:小激光光源、半圆形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 AOA 方向)? 与 OA 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 使入射角增大,
3、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3)由学生上台演示图 4-4-3 实验三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引导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4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2)二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往往不相等)。(3)因果关系: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师生互动,总结归纳35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是斜射。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4、? 环节 2、通过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认识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的存在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图 2出示装有一条小鱼的大烧杯,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操作。(1)从侧面和上面观察鱼,对比鱼的大小的不同。结论:从侧面看,鱼更大(原因以后再讲)。 (2)让学生用铅笔模仿猫去“刺”鱼。 结论:鱼看起来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更浅,是虚像(可讨论问题:“眼见”一定“为实”吗)。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3讨论交流: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1)讨论导引导引 1:人透过空气看树木,是树木反射的光从树木沿直线进入人眼。 导引 2:人通过水面看岸边树木,光从树木到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眼。但人还是习惯地以为光是
5、从水中树木的倒影处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即: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直线方向去判断光源的位置。 (2) 在教科书图中,眼看鱼,光从鱼处出发,进入人眼,即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折射(与实验探究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的情况相反)。 环节三 、强调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当光由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现象时,如图 1 中光路反向,有: risn =n1,故 ir。即当光由真空或空气进入其它媒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率。当一束光沿 CO 入射时,其中一部分光将沿 AO 折射。所以光从某种媒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环节四 介绍视深和视高1、 视深公式:如图 2 所示,一个物点
6、位于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 h0深处,当在媒质界面正上方观察时,物体的视深为:h= h0。 略证:根据光路可逆和折射定律:n= risn一 般 瞳 孔 的 线 度 d=2 3毫 米 , 因 此 i和 r都 非 常 小 , 则 sinitgi= ha,sinr tgr= 0ha。故有 n= ris= h0可见:视深比实深小。2、 视高公式:如果从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观察正上方距液面 高为 h0的物点,则视高为 h=nh0。略证:如图 3 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 n= risn 图 2i、r 很小,故近似有: sini tgi= 0ha h=h0sinr tgr=可见:视高比实高大。3、视深与视
7、高公式的应用:利用视深与视高公式,不仅可以极为简捷地测定媒质的折射率,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分析和解决与视深 图 3和视高有关的各种问题。环节六 训练强化 如图 4 所示,紧贴矩形玻璃砖右端插一颗大头针,在距左端l1=3 厘米的 O 处观察大头针 D 的像 D。若测出像距右端 l2=4 厘米,玻璃砖厚度L14 厘米。试估算玻璃砖的折射率。解析:根据视深公式 h= nh0。h 0L,h=Ll 2,所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n= 2l 1.4可见视深和视高都与观察点的位置无关(只要垂直观察) ,观察点到界面的距离 l1是多余的无关条件。作业:点睛配套练习学生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并展示练习结果,总结
8、评价4课题 第二节 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课时 考点、知识点 2. 折射定律 2.折射率学习目标 通过工实验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重、难点重点:做好光路图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环节一 自主学习一、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二、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与入射光线相对应的玻璃中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 i 和折射角 r,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nsin i/sin r.三、实验器材两对面平行的玻璃砖一块,大头针四枚,白纸一张,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个,量角器一个环节二 疑难探究突破一、实验步骤1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EE,代表两种介质的分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物理 学期 第八 折射 定律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