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中考(江西专用)2019中考生物四(四)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习题课件.ppt
《PK中考(江西专用)2019中考生物四(四)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习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中考(江西专用)2019中考生物四(四)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习题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四)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考点聚焦,考点1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 细胞,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_,并参与构建植物细 胞,进而构成各种_、_,直至整个植物体。,筛管,能量,组织,器官,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通过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 _、_、_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 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_。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 的_,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繁殖,食物来源,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聚焦,【名
2、师点拨】,名师点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熟练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归纳拓展】,归纳拓展,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 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 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1.(2018新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与此无关的是( ) A某同学跑步消耗的能量来自早餐中的米饭 B小兔以草原上的绿草为食 C大树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 D小鸟以草籽为食,强化训练,解:ABD、某同学跑步消
3、耗的能量来自早餐中的米饭、小兔以草原上的绿草为食、小鸟以草籽为食都体现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来源。ABD不符合题意; C、大树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体现了大树对小动物的保护,不能体现为小动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的来源,C符合题意。 故选:C。,强化训练,2. (2018德州)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它们是( ) A水 二氧化碳 B水 氧气 C葡萄糖 二氧化碳 D有机物 氧气,强化训练,解:由上分析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被植物自身利用,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
4、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人呼吸利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营养物质)、氧气和能量的源泉。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强化训练,考点聚焦,考点2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 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_,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_,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
5、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_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考点聚焦,有机物,氧气,化学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是通过光合作用来消耗_,释放_已达到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也能促进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二氧化碳,氧气,考点聚焦,【名师点拨】,名师点拨,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是通过光合作用来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已达到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也能促进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K 中考 江西 专用 2019 生物 绿色植物 生物圈 重大 作用 习题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