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高中阶段的地球运动不外乎是介绍自转和公转。首先必须掌握自转和公转运动你的三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自己归纳一下) 。重点的掌握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地球的自转运动(1)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2.自转周期:恒星日(23 小时 56 分 4 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极点无速度;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
2、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南、北纬 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天气状况: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
3、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2(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2)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
4、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2)晨昏线及其运用(重点)晨昏线往往出现在光照图中,与众多的经纬线杂合在一起,就会容易混淆。光照图的解读核心就是“经纬网+晨昏线” 。经纬网的分布是固定的,判读光照图的核心就是快速解读出晨昏线。因此, 光照图中找出晨昏线 是关键。晨昏线的分布特点:晨昏圈特点: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大圆;昼夜分界;过地心,平分赤道。晨线上日出,昏线上日落,即太阳在地平线上,故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 0。3重点掌握四点:两固定点,两移动点。两固定点(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
5、在经线为 6(点) ,昏线的则为 18(点) 。两移动点(切点):与极地地区纬线相切,度数互余直射点。要以动态的眼光看晨昏线的运动:【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直射点)始终保持垂直关系】把握核心:晨昏线是由太阳产生的,所以太阳的运动产生了晨昏线的运动。太阳的日运动:太阳每天自东向西运动(东升西落) ,15/h。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因此,晨昏线是在极点到极圈的范围来回摆动。(3)晨昏线的判断:在明确地球自转方向的基础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昏线。(4)晨昏线在光照图中的运用:(两切点,两交点的运用)判断季节:根据晨昏线相切的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自然地理 第二 行星 地球 第四 运动学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