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2015 年 10 月,1)考查宗法制特点家国一体(2016 年 4 月,1)考查分封制封国的地理方位(2017 年 4 月,31 题第一问)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2017 年 4 月,31 题第二问)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7 年 11 月,1)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8 年 4 月,1)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 次 3 考7 次 3 考2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2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b(2016 年 4 月,3)考查秦朝统一西南五尺道(2016 年 10 月,1)考查郡县制的作用(2017 年 4 月,2)考查郡县制和皇帝制的继承(2018 年 4 月,33 题第一问)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7 次 1 考7 次 3 考考点 1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1(2018 年 3 月宁波适应)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实现权力的高
3、度集中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分封的对象和封国都有其政治目的,选 C。答案 C2某学者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诸侯国其是拱卫王室的诸侯国,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
4、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3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3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解析 第三种情况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开辟荒地” ,只有 D 符合。答案 D4 墨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此材料表明( )
5、A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地方权力已开始向天子集中C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大宗地位D诸侯要向天子提供军赋力役解析 根据所学,地方权力开始向天子集中是在秦朝以后,故排除 B;诸侯在自己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涉及的是宗法制,故排除 C;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相应的义务,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 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诸侯不对周王履行相应的义务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说明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故 A 正确。答案 A5(2018 年 1 月杭州高三期末)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 )4宗法制盛行 分封制实施 郡县制推行 皇帝制确立A B C D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王朝为西周,西周实行宗法制,故正确;西
6、周实行分封制,故正确;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错误;秦始皇开创皇帝制,故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6(2018 年 1 月金华十校期末)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该材料反映了( )世官制开始于西周,结束于秦王朝 西周开始实行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结合 执政集团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A B C D解析 世官制夏商时期已出现,衰落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错误;家国合一的政治体制夏商时期已经形成,故错误;由材料“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
7、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且互为表里等级森严,故正确;由材料“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可知权力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7西周时期,同一宗族内部的庶子,即使政治地位高于宗子,也只能参与宗子祭祀,不能成为主祭人。这一现象说明( )A体现分封制的分封原则B表明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C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D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解析 分封制虽然与宗法制关系密切,互为表里,但是,并非所有政治地位高的人都是宗族内部的宗主。在处理宗族内部事务时,宗子(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故选 D 项。答案 D考点 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8、点(c)8(2018 年 3 月温州适应)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 ,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5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 )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 题目未涉及神权,与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反映了血缘关系,故 B 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9、与“西周时期”的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表明, “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D 项正确。答案 D9(2017 年 10 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时主要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 “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可见其
10、已经无法适应历史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对于强化中央集权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中央集权,故 B 项错误;分封制的内在因素为血缘亲疏, “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依然体现了这一特点,故 C 项正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是对相权的削弱,故 D 项错误。答案 C【名师点睛】 “家国同构”的理解(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6(3
11、)“家”是“小国” , “国”是“大家” 。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考点 3 秦的统一(b)10(2018 年 3 月温州)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这条运河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解析 从空间地点“岭南”可知是 C。答案 C11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 ,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秦汉时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早期 特点 走向 大一统 秦汉 政治学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