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专题能力提升练.doc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专题能力提升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专题能力提升练.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专题 11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30分钟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1.(2017海南高考改编)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两种情况下害虫 A的基因频率改变方向不同B.由于乙的出现使害虫 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乙作物的成分可能会限制害虫 A的繁殖能力D.农作物甲和农作物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环境改变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2、)也会改变,A 正确。害虫 A在新环境中不能爆发,可见其数量受到了农作物乙的影响,B 正确。限制害虫 A的繁殖能力是农作物乙限制害虫 A的可能方式,C 正确。互利共生是指彼此依存,若分开双方至少有一方不能存活,两种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这一特点,D 错误。2.(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 pH小于 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
3、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解析】选 A。根据题干“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推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由于缺乏对照实验,无法证明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加固训练】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 )A.散失在环境中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 2 -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解析】选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的最终去向是散失在环境中,A 正确;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B 错误;自然生态系统
4、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而不是进入另一条食物链,C 错误;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D 错误。3.(2018全国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解析】选 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
5、发出330400 nm 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 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 项正确。4.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值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
6、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解析】选 D。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 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值,B 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错误。5.下列与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语言中枢的 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不懂语言B.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时,其自我调节能力会下降- 3 -C.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会延缓叶片黄化速度D.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免疫物质都能直接消灭病原体【解析】选 D。H 区受损伤的患者可以听到
7、声音,但无法理解含义,A 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若结构受到破坏,其自我调节能力必然下降,B 正确。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C 正确。淋巴因子只是作用于免疫细胞,提高免疫能力,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D 错误。6.某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受火灾(b 点)前后,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总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最可能代表灌木的生物量B.b点的生物量明显大于 g点的生物量C.bd 段草本植物进化为灌木,灌木进化为乔木D.cf 段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高【解析】选 D。图中曲线最后出现,最可能代表
8、乔木的生物量,A 错误;b 点的生物量明显小于 g点的生物量,B 错误;bd 段为群落演替过程,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不是生物进化过程,C错误;cf 段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高,D 正确。7.生态系统中 M、N、P、Q 四个种群组成食物链 MNPQ(M 是生产者),某时间测得四个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分别是 m、n、p、q。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 P同化量大于种群 N同化量的 0.2倍时,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产者 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一定大于有机物总量 m含有的能量C.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nm)100%D.生态系统中,M、N、P、Q 的相互
9、影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原因【解析】选 C。若 NP 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 20%,则意味着 P对 N的过度捕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正确。生产者 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有一部分已经用于自身呼吸,B 正确。能量传- 4 -递效率一般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而非有机物总量之比,C 错误。生态系统中除包括M、N、P、Q 之间的相互影响之外,还涉及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D 正确。8.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多个营养级B.若田鼠对草原造成破坏,可降
10、低其容纳量C.理想条件下的田鼠增长曲线为虚线,其增长速度不变D.投药治理田鼠的理想时机应该在 C点之前【解析】选 C。田鼠可以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因此可能属于多个营养级,A 正确。若草原被破坏,食物供应会减少,田鼠的容纳量会下降,B 正确。在“J”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的,C错误。对田鼠的治理,在 K/2之前效果是最好的,D 正确。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C.为了保护即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解析】选 C。生态系统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种群 群落 生态环境 能力 提升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