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2 唐诗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中优美词句。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东皋( ) 徙倚( ) 驱犊( )白沙堤( ) 萋萋( ) 燕然(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1)薄暮望( )(2)徙倚欲何依( )(3)来从楚国游( )(4)仍怜故乡水( )(5)晴川历历( )(6)芳草萋萋( )【课堂探究】 1.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2.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请结合使至塞上一
2、诗中的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4.渡荆门送别一诗写景是以什么为背景的?有什么作用?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具体分析。【课堂检测】 1.根据提示写出诗句。(1)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2(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2.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
3、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3.下列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 “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4.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
4、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5.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唐诗 五首导学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