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1)化学组成:(2)含量: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3)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2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2)作用:纤维素 C1酶、C X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原理: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分解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使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2方法:刚果红染色法Error!三、实验流程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 酶、CX
2、酶和葡萄糖苷酶等组分。2纤维素酶的作用:纤 维 素 C1酶 、CX酶 纤 维 二 糖 葡 萄 糖 苷 酶 葡 萄 糖3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4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5分离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2 -四、纤维素分解菌的进一步鉴定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1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3、( )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解析:选 B 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因此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解析:选 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3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 1酶和 CX酶 BC 1酶和葡萄糖苷酶C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 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解析:选 A 纤维素酶属
4、于复合酶,至少包含 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其中C1酶和 CX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4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项实验来确定( )A发酵产纤维素酶 B发酵产纤维素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解析:选 A 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5下列关于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3 -D土壤取
5、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解析:选 B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因此需要在稀释涂布平板之前进行,最后根据菌落的特征挑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Error!核 心 要 点 一 纤 维 素 酶 及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的 筛 选1纤维素酶(1)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2)纤维素酶作用的实验验证:试管 1 2滤纸条 1 cm6 cm 1 cm6 cm缓冲液(pH4.8) 10 mL 11 mL纤维素酶(7080 u/mL)1 mL 条件将试管固定在 50 mL 的锥形瓶中,在揺床上以 140 r/
6、min 的转速振荡反应 1 h结果 滤纸条被完全分解 滤纸条基本无变化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刚果红染色法(1)原理:(2)染色方法:方法一:培养基经涂布培养长出菌落覆盖质量浓度为 1 mg/mL 的 CR 溶液 1015 min后,倒去 CR 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 NaCl 溶液 倒掉 NaCl 溶液出现 15 min后 透明圈。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 10 mg/mL 的 CR 溶液灭菌按照每 200 mL 培养基加入 1 mL- 4 -的比例加入 CR 溶液混匀倒平板接种后培养出现透明圈。(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方法一 方法二区别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
7、色反应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优点 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 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名师点拨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的原因:(1)由于在纤维素粉、琼脂和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2)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长时间培养会降解刚果红,从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这些微生物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题组冲关1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刚果红可以在倒平板时加入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
8、不需要灭菌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解析:选 C 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污染,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则刚果红不需要灭菌。2(全国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 3 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 可与纤维素形成_色复合物。用含有 CR 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
9、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纤维素粉琼脂 CR溶液水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注:“”表示有, “”表示无。- 5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培养基乙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解析:(1)纤维素酶包括三种组分,即 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C 1酶、C X酶催化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CR 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CR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
10、明圈。(3)培养基甲中未添加琼脂,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单菌落,故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中未添加纤维素,不能和 CR 形成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 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Error!核 心 要 点 二 分 离 纤 维 素 分 解 菌 的 实 验 流 程 及 操 作1实验流程2选择培养的操作步骤名师点拨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鉴别所用的培养基(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
11、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为需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 6 -(2)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能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在上述鉴别培养基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正常生长。(3)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选择出某种微生物并通过培养增加数量,而鉴别培养基的目的是鉴别微生物种类。(4)在使用顺序上,一般先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梯度稀释后再用鉴别培养基鉴别。3纤维素分解菌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比较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分离条件纤维素为主要碳源
12、 尿素作为唯一氮源鉴定方法在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出现透明圈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变红色鉴定原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或葡萄糖,使纤维素刚果红复合物降解而出现透明圈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 NH3,使 pH 升高,加入酚红变红色步骤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选择培养富集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刚果红染色法挑取菌落进一步鉴定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样品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观察进一步鉴定题组冲关3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
13、分解菌会较少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解析:选 A 经选择培养后,需经稀释后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4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目的是( )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可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用液体培养基便于稀释涂布平板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用液体培养基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A B C D解析:选 A 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另一方面便于稀释涂布平板。纤维素分解菌也可以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鉴别纤维素分- 7 -解菌使用的
14、是固体培养基。Error!核 心 要 点 三 培 养 基 与 微 生 物 的 分 离 和 鉴 定1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划分标准 培养基种类 特点 用途液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工业生产,连续培养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及鉴定物理性质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天然培养基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工业生产化学成分合成培养基培养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别选择培养基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成分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用途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2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
15、应用实例类型 实例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用于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不添加氮源的培养基用于分离固氮微生物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可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8 -鉴别培养基添加伊红和美蓝的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题组冲关5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C向液体培养
16、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解析:选 D 菌落是指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中通常只有一种细菌;青霉素培养基往往是真菌选择培养基,加青霉素的培养基能抑制细菌生长而促进真菌生长;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向培养基中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6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下面是其培养基配方:成分 蛋白胨 乳糖 磷 酸 二 氢 钾 琼脂 蒸馏水 2%伊 红 水 溶 液 0.5%美 蓝 水 溶 液含量 10 g
17、10 g 2 g 2030 g 1 000 mL 20 mL 13 mL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蛋白胨为大肠杆菌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和维生素。从物理性质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对该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可采用_法。在接种大肠杆菌前,需先将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其目的是_。(3)为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_的菌落进行计数。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解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
18、质以及氧气的要求。鉴别、培养大肠杆菌可使用伊红美蓝培养基,菌落呈黑色或紫黑色且有金属光泽。(1)该培养基中,蛋白胨为大肠杆菌提供的主要营养有碳源、氮源和维生素。从物理性质来看,该培养基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属于固体培养基。(2)对该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在接种大肠杆菌前,需先将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其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合- 9 -格(灭菌是否彻底)。(3)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为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黑色的菌落进行计数。通过统
19、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答案:(1)碳源、氮源 固体 (2)高压蒸汽灭菌 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灭菌是否彻底) (3)黑色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7(全国卷)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 2O);制作无菌平板;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将各组平板置于 37
20、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若要完成步骤,该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通常是_。(2)步骤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 36 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 6 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现象。若将 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解析:(1)牛肉膏和蛋白胨中均含有氮元素,因此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牛肉膏和蛋白胨。若要完成步骤,需要进行倒平板操作,用到的是固体培养基,所以培养基中要有琼脂。(2)该实验的空白对
21、照组为不进行处理的无菌平板,实验组的操作为将各无菌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相同时间。(3)若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出现了菌落,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污染现象。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 6 个菌落,导致实验变量不唯一,不能确定实验组平板上的菌落是否仅由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的微生物形成,因此不能求出实验组的菌落平均值。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 不正确随堂基础巩固 - 10 -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
22、,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解析:选 D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不能分解纤维素,只有能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2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纤维素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解析:选 D 纤维素酶是一种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的酶,它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 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前两种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生物 专题 课题 分解 纤维素 微生物 分离 教学 解析 新人 选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