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1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1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1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6、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
2、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_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的情感。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 “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
3、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 “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2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C “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
4、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6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5、。7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8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9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 。 10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1诗中点明“送别”句子是:“_,_”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_之情。12 “月下飞
6、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游山西村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渡荆门送别 同步练习渡远荆门外,
7、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答案:怜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4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荆门 送别 同步 练习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