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埇桥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这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
2、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时,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 60%,且能见度小于 10.0 km 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 90%、能见度小于 1.0 km 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 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
3、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 0.001m10.000 m,平均直径为 1m2m。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
4、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2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1. 下列对于“雾
5、霾”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B.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C.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 60%,且能见度小于 10.0 km 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D. 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
6、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B. 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C. 在逆温层中,较冷而重的空气位于较暖而轻的空气下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D. 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有
7、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B.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 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 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3 -C. 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D. 在雾霾天气人们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雾霾天气还会使人心情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概念的内涵。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抓住文
8、中与所要理解的概念相关的内容理解。最后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比较。D 项, “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说法有误,原文“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故“无法”应为“不易” 。故选 D 项。【2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9、系上下文体会。B 项, “大多是在湿度为”分析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文中的表述是“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 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 ,可见是“相对湿度为”,而不是选项里笼统的概述。故选 B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 项。 “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属于无中生有。故先 D 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
10、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4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雨润物细无声记教子有方的刘伯承元帅干部子女,尤其是高干子女,如稍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就容易滋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即使不掌握本领,也能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由的生活。对这种现象,刘伯承早有察觉,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
11、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建国初,刘帅率军进入大西南。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便将他们留在北京。每次因公回京,总忘不了叮嘱一番。有一次刘帅回京开会,尽管时间紧迫,她还是在吃午饭的时候把儿子太行和女儿密群叫到自己的住处,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 ,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刘帅曾说“我们是打扫舞台的,把三座大山推倒就是把舞台整理好,创新要靠你们,你们要想唱好戏?就要好好学习,要有真本事” “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 ”他还结合自己在苏联的学习经历谆谆教导:“当初我在苏联学习时,尽管汉语的水平较高,但俄文连
12、字母都不认识,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 ”刘帅的话,每一个字都震撼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决心刻苦学习。有一次,太行不仅没有完成父亲留下的背诵任务,还把书中的一页撕去了半页。刘帅发现后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拿出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读过的书给儿子看,这些书籍的质量很差,用的年头又久,但都平平整整,书中有不少眉批,还有不少粘贴的地方,看起来仍十分清楚。他就此教育孩子:“叔是一位百问不厌的老师随便你问他多少次,他都不会生气发火,总是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你要爱惜书”说完,便将太行撕掉的半夜用白纸补上粘好,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把缺页的内容写上去。小儿子刘蒙解放
13、初期生于南京。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 3 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 。1967 年的一个早晨,刘帅让阿蒙背诵辨奸论 。阿蒙觉得这篇文章太难了,怎么也背不通。于是,便预先想好了一个借口,便跑到树林里去玩。在父亲检查背诵时,他说:- 5 -“辨奸论是苏洵影射王安石的,王安石,主张革新变法,所以这不是一篇好文章,我不想背它。 ”刘帅知道儿子的鬼心眼,但没有揭穿,而是沉静地说“你从小就想做个勇士。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够背下来。 ”在父亲的鼓励下,阿蒙真的花了半个小时将辨奸论背熟了。那天晚上,
14、他问儿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学辨奸论吗?”阿门思考了半天,仍然感到茫然。刘帅和蔼地说:“让你学习辨奸论 ,是要你在学习细致观察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文章,一定要多思考。 ”刘帅知道儿子阿蒙有点鲁莽,为了让儿子克服这一缺点,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他给儿子讲了西汉张良的故事。刘蒙曾深情地说:“爸爸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方法灵活。想起这些,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节选自共和国元帅家风 ,有删减)4.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些高干子女不努力学习,却希望在父
15、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在的生活,刘伯承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掌握好本领,长大后要独立生活,不要依赖父母。B. 刘伯承抓住开会的间歇让孩子读审判后的谈话 ,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必要,儿子不听父母的教育,将来就可能犯错。C. 为了让儿子克服畏难情绪,刘帅不仅没有揭穿儿子的谎言,还用鼓励的方法让她相信自己,为了让儿子克服鲁莽的缺点,刘帅用张良的故事启发儿子。D. 刘伯承给孩子起名叫阿蒙,是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读书,努力上进的典故,是希望孩子像吕蒙那样,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5. 作者在文末引用的刘蒙的话,有何用意?6. 刘伯承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读完本文后你
16、有受到了哪些教益?【答案】4. D 5. 对刘伯承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概括;通过受教育者子女的亲身感受,凸现刘伯承教子有方教育效果良好的特点。 6. 不要做啃老族,要学好本领,独立生活;要听家长的教导,否则将来可能会有恶果;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刻苦再刻苦;遇到困难不要找借口,而是要努力克服;不仅- 6 -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解析】【4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
17、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 项, “是希望孩子像吕蒙那样,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曲解文意。文中是说“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 3 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 ”。故选 D 项。【5 题详解】该题考查实用类文本中引用材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所引材料在内容上能表现什么,概括内容。二、能否为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服务。三、与上下文有无关系。四、从全文的角度看,材料形式本身的好处是什么。要题要求理解作者在文末引用的刘蒙的话的用意。刘蒙引用的话是“
18、爸爸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方法灵活。想起这些,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这些话是从孩子的角度,概括父亲刘伯承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特点,强调父亲的教育方法好,效果显著。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和爱。【6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谈谈读完本文后自己受到了哪些教益。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刘伯承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看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可知本文的重心就是谈论刘伯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子有方。因此,阅读时,重点抓住文中刘伯承是如何教子
19、的。第一节中“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 ”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第二节中“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 ,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 ”可总结出第二点答案。第三节中“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 “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 ”可以总结出第三点答案。倒数第三节中“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 7 -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够背下来。
20、”可以总结出第四点答案。倒数第二节中“让你学习辨奸论 ,是要你在学习细致观察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可以总结出最后一点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2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 下列句中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为其然也 然:样子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C. 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人饮酒D. 而卒莫消长也 莫:没有8.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哀吾生之须臾9. 翻译句子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0.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 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 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 慨叹人生无
23、常。D.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11.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 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 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 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答案】7. B 8. C 9. 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10. C 11. A【解析】【7 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B 项,下,动词,攻下。不是
24、下面的意思。故选 B 项。【8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A 项,舞和泣,都是使用用法,意思是,使起舞,使哭泣。B 项,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C 项,侣,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D 项,哀,哀叹。故选 C 项。【9 题详解】- 9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句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宿州市 埇桥区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