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201140.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2011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201140.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临河三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监考教师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请在题号对应位置答题。否则不予得分。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 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
2、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
3、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
4、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
5、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2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
6、扬。 节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B.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须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C.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的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D.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 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
7、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B.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C.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D.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
8、义。B. 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C. 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的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的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D. 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3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9、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4.“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
10、从容。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临难从容、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5.“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话有什么含义?(6 分)6. 刘和珍等人面对反动统治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愤然而起,追寻真理与革命。文中,鲁迅先生不赞成徒手请愿。请谈谈你对刘和珍等人的行为的看法。(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课内文言知识(本题共 5 小题,22 分)7.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
11、安足辞B.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太子迟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晋军函陵群臣怪之 发尽上指冠 使使以闻大王 樊於期乃前曰A、/ B、/C、/ / D、/9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夫晋,何厌之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大王来何操 是寡人之过也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不然,籍何以知此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 B/
12、4C/ D/10.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则虽欲长侍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 “金”就是铜。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为变徵之声”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古
13、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13 题。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这首词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临河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201901020114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