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课件20190117174.ppt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课件2019011717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课件20190117174.ppt(6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苏堤线面 陈浩志我的家乡在福安的苏堤村,那是一座古老而有文化内涵的村庄。名声显赫的苏堤线面就产自这里。它源远流长,工艺独到,既是居家美食,又是礼仪佳品。,据载,早在隋唐年间,穆阳溪苏堤流域就有了苏堤 村。当时的苏堤先民多种植水稻和小麦。初始时,小麦粒 蒸而为“麦饭”,捣碎煮而为“麦屑粥”。随着人们生产 生活水平的提高,先民学会利用穆阳溪的水力资源建起了 一座座水碓坊,用以碾米磨麦,苏堤至今仍留有“下碓” 地名。磨麦坊的出现,开始了农耕文化的“面食”时代。,当穆阳溪的优质泉水与麦粉相和后,面粉特有的柔韧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勤劳智慧的苏堤先民用灵巧的双
2、手创造出独特的线面制作技艺,生产出享誉数百年的手拉线面。,苏堤线面的工艺复杂,用料严格,技术要求高。它 从面粉到制成面条,主要经过四道工序,历时七八个时辰。 先将面粉、盐、水和合成面团。面粉必须用上等的精粉,水 必须是穆阳溪的优质泉水。做面的人家往往随着第一声的 鸡鸣就起床,他们先看天,天气对线面的质量是有很大的 影响,须根据天气的阴晴干湿,按祖传秘诀来确定面粉、 盐、水的比例。一个人一天大约制作50斤面粉。做面人须,均匀地揉面,慢慢加盐加水,和成面团,再举起面团摔打捣 压,形成粘韧的面泥团。然后将面泥团搓成孩童手臂粗的大 条,抹上茶油,蛇盘于案板上发酵;发酵半小时后,将大条 搓成手指粗的小条
3、。搓小条是件由粗转细的活,耐心和耐性 是必需的。小条大小均匀,做面人连续不断,一气呵成,边 搓边洒地瓜粉边将小条盘进大口的陶缸里,面泥开始走筋。 走筋半小时后,将小条成8字形绕到竹竿上,提到木柜里,继续走筋。拉,是最见真功夫的。做面人提上两对走足筋 的小条,拧到户外。4根竹竿插进一人高的面架,用两手指 缝夹住4根小条,两脚并立,身势成弓,运足里气,双臂劲 抖,一拉一退,硬是把指粗的小条魔术般拉成7米长缝衣线 细的线面。最后就是扎。将晾干的线面从竹竿上退下,截 成三段,取其一段,巧妙地藏头匿尾,扎成一尺二寸长,,在头部一寸处系上红丝线。扎好的线面,提起来,头似凤 首,尾如凤羽,白里透黄,在金色的
4、夕阳下俨然一件精工 细作的艺术品。,苏堤人爱吃线面,更崇尚线面。线面煮食方便,放进 沸水中煮三五分钟,捞起拌上猪油、酱油、醋、蒜,便可食 用,口感柔润,可当主食,亦可做点心。孩子肠胃不适,线 面可健胃益脾;家里女人坐月子,用线面可调理身血;线面 还可以当药引子。它是人们的居家美食。线面之所以得人崇 尚,还因为用筷子夹起煮熟的线面,绵绵长长,延续不断, 因此,线面又多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长寿面”。,苏堤线面,不仅仅是一种地方风味的食用佳品,更是一种与村庄一样古老而有内涵的地方文化。 (地域的荣耀,略有删改),命题角度1 信息提取与概括 例 阅读第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堤线面从面粉到制成面条的
5、四道工序。 _,【解题技巧】解答该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把握提取、筛选信息的标准,确认提取、筛选信息的区间。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选取,才能准确。提取、筛选标准规定范围,即信息的提取、筛选区间,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2通过抓关键词提取、筛选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 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 之外”等提示语。3通过抓关键句提取、筛选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4根据题型确定答案。简答题,要组织语言
6、表达,规范答题。从文中找出的语句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准确表达。选择题,要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按照下列几个步骤分析作答:1定位:细读题目要求,筛选范围、选准角度,在文 中定准区域。2取舍:理解范围内的信息内涵及句子或语段间的关 系,决定取舍。3完善:按照题目要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完善并形成结论。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完整有条理地表述。,【解析】根据第段中的“先将面粉、盐、水和合成面团” “然后将面泥团搓成孩童手臂粗的大条,抹上茶油,蛇盘 于案板上发酵;发酵半小时后,将大条
7、搓成手指粗的小条” “拉,是最见真功夫的”“最后就是扎”提取作答即可。 【答案】和面;发酵并搓小条;拉面;扎面。,命题角度2 品味说明文语言 例 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不能删去?为什么? 面粉必须用上等的精粉,水必须是穆阳溪的优质泉水。 _,【解题技巧】说明文阅读中,语言品味题主要考查以下几 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内涵、作用和意义。,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首先,解释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如对什么事物做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其次,要揭示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一般作用,揭示它的客观科学性,如是否准确、客观等。,
8、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准确等)。,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为追求良好的表达效果,会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事理说得浅显明白,往往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增强其趣味性、可读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描写事物状貌,语言生 动形象,富有诗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或通俗或深情地 议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活泼清新。,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内涵、作用和意义。该考点区别于“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它实际上是语言知识考查的
9、大融合,主要涉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的解答、句子的含义、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句子表达效果的比较等。,说明文语言品味题一般有两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 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 什么?解答这两种题型的题目,可参考使用以下答题模式:,“”的意思是/说明了(结合实际语言环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不能。因为(结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这句话中的两个“必须”是强调的语气,强调了线面所用面粉和水必须是指定的。如果去掉,则没有这种强调作用
10、。 【答案】这两个“必须”起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则没有了强调的语气。,命题角度3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例 第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扎好的线面,提起来,头似凤首,尾如凤羽,白里透黄,在金色的夕阳下俨然一件精工细作的艺术品。 _,【解题技巧】解答该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结合文章(段)内容分析其作用。要注意答题格式的使用。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答题模式】举了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分
11、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答题模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 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 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答题模式】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 物的特征/事理。,4作诠释: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2019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说明文 阅读 课件 20190117174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