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四周考向14语言风格(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四周考向14语言风格(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四周考向14语言风格(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向 14 语言风格【重要指数】 【考点点睛】语言风格的题目在主观题中考核较少,在选择题中有时会有所涉及,平时注意结合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特征进行积累,答题时注意关键的常用术语。【2013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
2、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 分)【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语言特色类主要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1平淡。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
3、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 ” 2工丽。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23直率。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
4、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5自然。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
5、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
6、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
7、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12清新。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
8、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在诗歌解答中经常套用的关于语言的术语。3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4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5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6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7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8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或
9、整首诗都在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11淋漓尽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种柳戏题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注】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 ,古代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10、A 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 ,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B 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C 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召公的深挚情怀。4D 本诗虚实结合,首联、颈联分别实写载种柳树的事情与柳树长大后绿荫覆盖、耸入蓝天的样子;颔联、尾联或推测或议论,属虚写。E. 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做,基调轻松。2结合诗文谈谈你对本诗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答案】1CD2
11、 (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 (2)思想感情:表达自己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诗人想象柳树长大后的样子,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用“思人树”的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解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和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从用词造句的特点来分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在
12、此诗中,柳宗元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鉴赏本诗的思想感情要抓住后面三联,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
13、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而尾联中,诗歌5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根据如上分析可以概括得出答案。【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阅读下面这首诗作,完成下列小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首诗写于 1186 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启用。3对该诗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两项是A 诗中写客
14、中春感,有厌倦风尘之意。陆游长期沉浮宦海,壮志未酬,郁悒的情怀在诗中也隐约有所体现。B 首联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以至于自己奉召进京而无所作为。C 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好不惬意。D 颈联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诗人毕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E. 尾联写诗人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决定趁着清明时节还乡,从此隐遁山林,尽享山林之乐。4 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答案】3CE4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
15、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解析】6【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分别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作者在奉旨进京后住在客栈里所写。 “世味年来薄似沙” ,无人理解;“谁令骑马客京华” ,受圣命;“小楼一夜听春雨” ,无法入眠;“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层层 四周 14 语言 风格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