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 01 01 01 00-2006 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pdf
《CSM 01 01 01 00-2006 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M 01 01 01 00-2006 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eS醐中国金属学会推荐技术和方法CSM 01 01 01 00一2006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发布日期:200604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 发布前言目 次CSM 01 01 01 002006第1部分测量不确定度概述1测量的基本术语及其概念一111测量结果112测量准确度113精密度114重复性115再现性116测量误差217允许差218修正值219溯源性“2110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2111校准与检定22测量不确定度23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34分析测试中常见的不确定度因素4第2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1不确定度的名称和定义511标准不确定度512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13 A类不确定度评定一514 B类不确定度评定5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516扩展不确定度517包含因子618 自由度6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程序621测量方法概述622建立数学模型623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识别624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6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注意的几个问题10第3部分分析测试中主要不确定度分的评定1体积和体积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11ICSM 01 01 01 00200611体积校准1_2温度的影响13体积测量的重复性2称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21天平校准产生的不确定度22称量的重复性3标准物质及纯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工作曲线变动性的不确定度分量5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分量6原子量
3、、常数等引起的不确定度7分析中某些校正系数的不确定度分量8长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9仪器的显示或读数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10数字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n挖地”nnn:2刖 罱CSM 01 01 01 00-20061995年IsO等7个国际组织共同颁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简称GUM)。我国在1999年等同采用GUM,颁布了JJF 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的通用规则作了规定。在实验室工作中,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dt IS0IEC 17025:2005)以及CNALAC 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技术管理标准中
4、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均有明确的要求,该标准指出:“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定中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公布的CNALARll:2006测量不确定度政策中明确规定。认可委员会在认可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时,必须要求校准实验室和开展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制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并将其用于所有类型的校准工作,必须要求检测实验室制定与检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并将其用于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要求具体实施校准或检测人员正确应用和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要求实验室建立维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5、有效性的机制。鉴于国内外现状与需求,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于2005年组织冶金分析行业不确定度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开始着手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和规范的起草工作。历时一年多,经过多次与国内权威专家的研究和讨论,征询了多方面的意见,形成本导则和规范。本导则是在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LAG 07:2002(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评估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在分析测试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测量不确定度及其术语的概念,对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因素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程序、主要分量的评定方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及表示等提出了规范性意见,并
6、于2006年4月通过了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的审定。国内不确定度权威专家一致认为,本导则既包括了JJF 1059的总体要求,又结合了化学分析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为实验室提供了评定不确定度的可靠依据。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本导则分为测量不确定度概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分析测试中主要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三部分叙述。在本导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类分析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规范,并列出相应的评定典型实例,为分析测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示范性指导,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分析测试体系。本导则由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提出。本导则技术归口单位为中国金属学
7、会分析测试分会。本导则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钢铁研究总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曹宏燕、柯瑞华、罗倩华、崔秋红。本导则于2006年首次公布。1适用范围CSM 01 01 01 002006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本导则规定了各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通用规范。本导则适用于各类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2引用文件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NALAG 07:2002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评估指南第1部分测量不确定度概述1 测量的基本术语及其概念在讨论测量不确定度之前有必要回顾测量基本术语的概念,这些术语与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及
8、评定紧密相关。11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测量结果仅仅是在测量条件下被测量之值的估计,而非真值。必要时,应表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的测量结果,是单次测量所得还是多次测量所得。经误差修正后的测量结果又称最佳估计值。12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由于被测量的真值一般不能获得,所以准确度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所谓“定性”意味着可以用准确度的高低、准确度的等级或准确度符合某一标准等定性地表示测量的质量,但不能说出准确度的具体数值。13精密度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独立测量结果之间相互一致的程度(或者说测量结果之间的分散性)。它表示测量结果随机误差分量的大小。应
9、该说精密度也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可以用精密度高低、精密度合格与否等表述。在1998年版的JJF 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不再沿用精密度的概念。代之以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复现性)表示。14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相同测量条件(亦称重复性条件)指的是相同的测量方法、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测量人员、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在短时间内进行独立的重复测量。重复观测中的变动性,是由于所有影响结果的影响量不能完全保持恒定而引起的。重复性通常用重复观测结果的标准差是表示。15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再现性又称复现性。不
10、同测量条件(亦称再现性条件)可以是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人员,测量仪器、测量实验室、时间、】CSM 01 01 01 002006参考测量标准等。再现性通常用在再现性条件下观测结果的标准差5。表示。16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由于真值不可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约定真值,从而所得到的误差往往是个近似值。按误差的来源,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误差之值只取一个符号,非正即负。17允许差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对测试方法、计量器具所规定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分析方法的允许差表示在一定的测量条件和置信水平下,用该分析方法测量结果所允许的误差限。测量仪器、容量器皿的允许差表示仪器、器皿的特性,通常在其技术规
11、范、规程中规定其误差的极限值,或称其允许误差限。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的是,某一测量仪器、器皿的实际误差与其允许差,测量结果的误差与测量方法的允许差的概念不同。测量仪器、器皿及测量方法的允许差不是其不确定度,它只是在一定概率水平不确定度表达的特例,但可作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依据。18修正值用代数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系统误差的值。修正值等于负的系统误差。例如用高一等级的测量标准来校正测量仪器、器皿,给出一个修正值。需指出的是,修正值不统计在不确定度中,但其本身有不确定度,修正可以使系统误差减小,使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真值,但同时又引入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因而补偿是不完全的。有时为补偿系统误差,而
12、与未修正结果相乘的因子称为修正因子。19溯源性通过一条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问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110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出证的特性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目前我国以GBW、GSB等词头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给出特性值的同时给出量值的不确定度(常用标准差表示)。111校准与检定校准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
13、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证书。由此,校准主要是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并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许差范围之内,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和实验室自愿的溯源行为。检定是对其计量性能和技术要求进行全面的评定,并按有关法规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具有法制性。2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恒为正值,由多个分量组成。定义中的“分散性”与表示精密度的分散性不同,后者只是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数据的分散性,而定义中的“分散性”是指包括了各种误差因素在测试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散性。例如,测量结果的分
14、散性通常用其标准差s来表示,但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容量器皿、天平等量具的示值与其真值的不一致所造成的分散性,由于工作曲线测量的变动性造成数据的分散性,用标准物质来校正分析仪器或计算测量结果时其标准值本身的不确定度(标准值的分散性)等均未包括在重复测量的2CSM 01 01 01 002006标准差内。在物理测量中,常用的千分尺、游标卡尺、试验机本身存在的误差亦未统计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中。上述实例中的误差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不能用测量误差或其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来表示。因此,测量不确定度讨论的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广义上的包括各种误差因素的分散性,而测量数据的重复性(精密度)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数
15、据的分散性(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有些物理试验是不可重复的,有些成分分析样品量有限,只能作一次试验。一次测量所得结果是否有分散性?按重复性概念,一次测量结果不好统计其分散性,但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可通过所用仪器、量具校准的标准不确定度,其示值误差,环境温度变化的不确定度及利用以前积累的统计数据或方法的重复性限等参数来评定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因此,在计量学中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概念,通过对未在重复测量中表示的各种不确定度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因素对数据分散性的贡献(一般用B类不确定度评定)统计出来,与测量数据的重复性进一步合成为总不确定度,最后与测量结果一起表达。定义中的“合理地”是指测量是在统计控制
16、状态下进行,其测量结果或有关参数可以用统计方法进行估计。定义中的“相联系的”是指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来自于同一测量对象和过程。表示在给定条件下测量结果可能出现的区间。要说明的是,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的量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均按各自的方法统计。例如,对某一个被测量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可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其不确定度未必相同,有时可能相差颇大。因此,不确定度是建立在误差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的概念,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参数。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不仅要表示其量值的大小,还需给出测量的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真值在一定概率水平所处的范围(所指的
17、测量结果应该是已修正了的最佳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愈小,其测量结果的可信度愈大,测量的质量就愈高,测量数据的使用价值愈高。从测量不确定度的词义上理解,意味着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参数。3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和误用。测量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它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准确得到。测量不确定度是表示测量分散性的参数,由人们对测量过程的分析和评定得到的,因而与人们的认识程度有关。例如,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误差很小),但由于认识不足,人们赋予的不确定度落在一个较大的区间内。也可能实际上测量误差
18、很大,但由于分析估计不足,给出的不确定度偏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而按不确定度来源也可大致分为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按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又可分为A类不确定度评定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但它们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在以下的叙述和实例中将进一步说明。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列于表11。衰I-I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项目 潮量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由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引起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是定义的内涵 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是一个差值一个区间值与人们对被测量、影响因素、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量值 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认识程度而改变关,在给定条件下可以计算CSM
19、 01 01 01 00一2006裹11(续)项目 测量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由于真值未知,不能准确评定。当用约定真 在给定条件下,根据实验、赍料、经验等信息进行定评定 值代替真值时,可得到估计值量评定表达符号 非正即负,不用正负号(士)表示 正值,当用方差求得时取正平方根值A类不确定度评定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或“由随按出现于测量结果中的规律,分为随机误差 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由系统效应引入分量和系统误差 的不确定度分量”,两类只是评定方式不同而已,并无本质差别分量的合成 各误差分量的代数和 当各分量彼此独立时为方和根。必要时加人协方差自由度 不存在 存在,可作为不确定度评定是否可靠的指
20、标置信水平 有,特别是B类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置信水准) 不存在 可按置信水平给出置信区间与测量结果的分布关系 无关 有关已知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时可对测量结果进 不能对测量结果修正。与测量结果一起表示在一定应用 行修正,得被测量的最佳估计 概率水平被测量值的范围4分析测试中常见的不确定度因素为正确理解和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必须对分析测试中产生不确定度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GuM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和JJF 1059中列出了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若干因素。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的特点,产生不确定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1)被测量对象的定义、概念和测量条件的不完整或不完善。例如,钢中酸溶铝和酸溶
21、硼的测定,其分析项目的内涵的界定不明确,溶解酸及浓度,溶解温度,冒烟与否等条件等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气体体积的测量,需注明测量的温度和压力,否则,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将导致测量体积的显著分散;(2)取样、制样、样品储存及样品本身引起的不确定度。例如,取样未按规定的要求而不具代表性,制备的样品均匀性不好,样品在制备时受污染,在保存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氧化、吸水和吸收二氧化碳等)(3)分析测试和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天平、砝码、容量器皿、千分尺、游标卡尺等计量器具本身存在的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即使对其量值进行了校准,还存在校准的不确定度(但要小得多);(4)测量条件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如,容量器具及所盛
22、溶液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体积的变化。标准物质、工作曲线基体与样品组成不匹配等;(5)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基准物质的纯度等引入的不确定度;(6)测量方法、测量过程等带来的不确定度。例如,测量环境、测量条件控制不当而导致沉淀、萃取的回收率、滴定终点的变动;基体不一致引起的空白、背景和干扰的影响;样品难分解而导致分解不完全实验设备、环境对测量的污染等;(7)工作曲线的线性及其变动性、测量结果的修约引入的不确定度;(8)模拟式仪器读数存在的人为偏差。如滴定管、移液管、分光光度计刻度重复读数的不一致;(9)数字式仪表由于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引人的指示偏差。如输入信号在一个已知区间内变动,却给出同一示值;(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SM 01 00 2006 化学成分 分析 测量 结果 不确定 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