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pH小于 7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 SO2污染 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 (2.510 6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pH小于 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故 A错误;明矾常用于饮用水的净化,不能消毒,故 B错误;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 SO2的排放,故 C正确;PM2.5的直径大于胶体的直
2、径,不属于胶体,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 下列变化只需通过一步化合反应就可以实现的是 A FeCl3FeCl2 B Al2O3Al(OH)3 C SiO2H2SiO3 D SS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FeCl3和 Fe反应生成 FeCl2,属于化合反应,故 A正确, Al2O3 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再和氨水反应制取 Al(OH)3,故 B错误; SiO2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和盐酸反应制取 H2SiO3,故 C错误; S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再和氧气反应,生成 SO3, 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反应中,有时
3、存在 “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 ”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过量的锌与 18 mol L 1的硫酸反应 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 加热条件下浓盐酸与过量的 MnO2反应 加热条件下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 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锌和浓硫酸和稀硫酸都能反应;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附着在块状石灰石的表面,反应停止,故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SiO2可用
4、于制光导纤维 SiO2有导电性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D 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 常温下铁、铜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SiO2不能导电,故 A错误; Cl2是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 B错误;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故 D错误,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收集到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为甲 :乙 =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 3.6g C
5、 2.7g D 1.6g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铝完全反应生成氢气一样多,甲烧杯放出氢气少,说明甲中铝剩余;若盐酸和氢氧化钠全反应生成氢气 1:3,实际为 1:2,说明乙中氢氧化钠剩余,甲中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甲放出的气体为 (0.1L3mol/L)2=0.15mol,乙放出的气体为 0.3mol;乙中氢氧化钠剩余,铝完全反应,所以铝的质量为 0.3mol=5.4g。 考点:本题考查铝的性质。 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水玻璃和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易变质 B浓硝酸和氯水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C NaCl固体中混有 NH4Cl或 I2,均可用加热法除去 D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
6、空气中浓度均降低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玻璃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变质,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而变质,故 A错误;浓硝酸和氯水见光易分解,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故 B正确; NH4Cl加热易分解, I2l加热易升华,故 C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浓盐酸易挥发,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与铁相似,金属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锡( SnCl2),氯化亚锡又能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锡( SnCl4)。则下列有关粒子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 Sn4+ Sn2+ B氧化性: Fe3+ Sn4+ C还原性:
7、Fe2+ Sn2+ D还原性: Fe Sn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性、还原性。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 Na +2H2O Na+2OH + H2 B金属铝投入 NaOH溶液中: Al+2OH AlO2 +H2 C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Fe + 4H + NO3 Fe3 + NO + 2H2O D FeCl2酸性溶液放在空气中变质: 4Fe2+ + 4H+ + O2 4Fe3+ + 2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金属钠与水反应: 2Na +2H2O 2Na+2OH +
8、H2,故 A错误;金属铝投入 NaOH溶液中: 2Al+2OH +2H2O 2AlO2 +3H2,故 B错误;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生成Fe2+,故 C错误; FeCl2酸性溶液放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 Fe3+,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下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满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若 a为 NO, b为 NaOH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 B若 a为 HCl, b为 AgNO3溶液,可出现白色喷泉 C若 a为 CO2, b为 NaOH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 D若 a为 NH3, b为水(预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可出现红色喷泉
9、 答案: D 试题分析: NO和 NaOH不反应,故 A错误; HCl和 AgNO3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故 B 正确; CO2,易与 NaOH 溶液反应,故 C 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喷泉实验。 在 15.2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 X,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溶液,生成 25.4g沉淀。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合金中含 0.1mol Fe、 0.15mol Cu B 25.4g沉淀为 Cu(OH)2和 Fe(OH)3的混合物 C气体 X中含 0.3 mol NO、 0.1 mol NO2 D
10、气体 X中含 0.3 mol NO2、 0.1 mol NO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生成Cu(NO3)2和 Fe(NO3)3,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溶液,生成 Cu(OH)2和 Fe(OH)3的混合物,设合金中有 xmol Fe、 ymol Cu, ,所以x=0.1mol, y=0.1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0.1mol Fe、 0.15mol Cu共失去0.6mol电子,所以生成的气体不可能是 0.3 mol NO、 0.1 mol NO2,故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计算。 将 0.4g NaOH和 1.06g Na
11、2CO3混合并 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0.1mol/L的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体积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入盐酸后依次发生以下三个反应, OH +H+=H2O、 CO32 +H+=HCO3 、 HCO3 + H+=H2O+CO2,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碳酸钠的性质。 溶液中含有 NO3 、 SO32 、 Cl 和 NH4 ,若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液里上述四种离子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 NO3 B SO32 C Cl D NH4 答案: D 试题分析: NO3 、 H+、 SO3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O3 、 SO32 都减少;
12、加入盐酸, Cl 增加,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反应。 已知 A、 B、 C、 D 四种物质中均含同种元素,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一定为单质 B C一定为氧化物 C D一定为酸 D A、 B、 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 16或 16的倍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可能为 Na、 S、 H2S、 N2、 NH3等,故 A错误; D可能为氢氧化钠、硫酸、硝酸等,故 C错误;若 A为 NH3, B为 NO,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 13,故 D错误;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转化关系。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CO32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
13、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2+:先滴加氯水,再滴加 KSCN溶液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NH4+:先滴加浓 NaOH溶液并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 D 试题分析: CO32 、 HCO3 滴加稀盐酸,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A错误;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故 B错误;氯水能把 Fe2+:氧化为 Fe3+,故 C错误;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检验。 下列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自然界中 “氮的固定 ” B用铂丝蘸取 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C食物腐败变质
14、D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氮气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称为 “氮的固定 ”,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铂丝蘸取 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食物腐败变质,是食物被氧气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铜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能证明下列物质具有漂白性的是 A向加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 B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 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显红色的酚酞溶
15、液中通入 SO2后,红色褪去 D向溶有 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 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 答案: B 试题分析:向加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立即褪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故 A错误;向加有酚酞的水中投入少量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因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后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漂白,故 B正确;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通入 SO2后,红色褪去,是二氧化硫消耗了溶液中的碱,故 C错误;向溶有 KMnO4的酸性溶液中通入 SO2后,溶液紫红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漂白性。 往浅绿色的 Fe(NO3)2溶液
16、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变棕黄色 B变浅绿色 C变棕红色 D没有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往浅绿色的 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Fe2+被硝酸氧化为 Fe3+,故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硝酸的氧化性。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C维生素 C受热易被氧化,所以有些新鲜蔬菜生吃较好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液氨汽化时要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 A正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氯气,故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甘肃省 兰州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