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5地壳的运动规律.doc
《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5地壳的运动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5地壳的运动规律.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解密 05 地壳的运动规律考点热度 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预测( 2018 天 津 卷 , 3) 依据图 3 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2018 年 北 京 卷 , 4) 图 2 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2018 年江苏卷,56)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2017 天津卷,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2016 浙江卷,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2015 浙江卷,6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其岩石可能是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015 天 津 卷 , 3) 使 该 矿 物 从 上 地 幔 软 流 层 到 达 河 滩 泥 沙 中 的 地 质 作 用 , 依 次 应 为(2018 年全国卷,68)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2018 年全国卷,67)6贝加尔湖形成于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2018 年天津卷,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2018 年海南卷,1415)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15
3、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1.热点预测 地质构造的判断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重要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通常以地质图、地形剖面图或景观图为载体 2.趋势分析 以特殊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考查2(2017 年全国卷,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2016 年全国卷,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2016 年全国卷,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2016 年全国卷,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2016 年全国卷,36(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
4、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016 浙 江 卷 , 5) 对 河 谷 处 的 地 质 构 造 类 型 和 两 侧 地 壳 抬 升 幅 度 的 判 断 , 正 确 的 是(2016 天津卷,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2016 北京卷,4)平顶海山( 2015 年 全 国 卷 , 10) 19752004 年 , 该 剖 面 近 岸 海 域 海 底 侵 蚀 、 淤 积 的 变 化 趋势 是(2015 年全国卷,11)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2015 浙江卷,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地貌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是高考命题的趋势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
5、板块构造理论1地壳物质循环3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及其相互转化。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
6、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图中则示意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为岩浆。2板块构造理论4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
7、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2018 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5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
8、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 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 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 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
9、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考法一 结合地理景观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 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下面左图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 12 题。1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变质作用 C板块
10、拉张 D风力侵蚀2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A B C D【答案】1A 2B6【解析】1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 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A 对。湿润地区,风力侵蚀影响小,D 错;变质作用是岩石的形成原因,不是峡谷成因,B 错;板块拉张形成的是裂谷,崖壁陡峭,C 错。故选 A。2太鲁阁山体岩石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根据箭头方向,右图中的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是侵入岩,A 错;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D 错;是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C 错;是变质岩,B 对。故选 B。考法二 结合洋底岩石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题
11、型预测:选择题)读 某 大 洋 洋 底 岩 层 年 龄 分 布 图 , 回 答 12 题 。1甲板块可能位于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A B C D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答案】1D 2C【解析】1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 07 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故选 D。2结合上题分析,乙
12、地处大洋底部的生长边界附近,且海底岩层年龄以乙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据此判断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故选 C。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7(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
13、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背斜 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判断方法图示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构造地貌图示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 、湖泊资源 石油、天然气 地下水、煤、铁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原因岩层封
14、闭,为储油构造底部低凹,易存水,背斜处煤、铁往往已被侵蚀掉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工程建设 挖隧道 建大坝 不能建大坝、铁路等实践应用原因 稳定、无地下水,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大坝易损,水库易渗漏,铁路易遭8相对好挖 破坏【易错警示】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
15、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1 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 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 1 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92地质构造的判
16、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2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2 中乙)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 中处、图 2 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 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
17、,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中左侧岩层 I 的存在。图 2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2017 年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答案】1B【解析】1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
18、,排除 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B 正确、D 错误。故选 B。10考法一 结合地质构造图,考查内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 届山东省济南历城二中高三模拟考试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2 题。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浩瀚沙漠 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 D长寒苔原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答案】1C 2C【解析】1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图例,图中乙是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高频 考点 解密 专题 05 地壳 运动 规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