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1.ppt
《版选修3_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选修3_1.ppt(6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章 静 电 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及起电方式 1.两种电荷: (1)电荷的分类: 正电荷:和用丝绸摩擦过的_所带的电荷性质 一样的电荷。,玻璃棒,负电荷:和用毛皮摩擦过的_所带的电荷性质 一样的电荷。 (2)电荷的性质:同号电荷相互_,异号电荷相互 _;且带电体有_的性质。 2.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_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_电 子而带负电,_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橡胶棒,排斥,吸引,吸引轻小物体,电子,得到,失去,3.感应起电: (1)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_的能脱离原子核的 束缚而在金属中_的电子。 (2)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
2、体时,由于_ _,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 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电荷,远离 带电体的一端带_电荷的现象。,较远,自由活动,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异号,同号,(3)感应起电:利用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静电感应,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_,也不会_,它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 (2)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_ 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_。,创生,消灭,保持不变,电荷交换,保持不变,2.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_。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_,符号
3、_。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即_或_所带的电 荷量,用e表示,e=_。最早由美国物理 学家_测得。 (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_之比。,多少,库仑,C,电子,质子,1.6010-19 C,密立根,电子的质量me,【思考辨析】 (1)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 (2)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体。 ( ) (3)玻璃棒和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带正电。 ( ) (4)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 程 。 ( ) (5)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为2.410-19 C。( ),提示:(1)。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荷在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内部发生了转移,电荷的总量不变。
4、 (2)。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带电的物体。 (3)。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正电,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带正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荷分开、转移。 (5)。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生活链接】 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接触时,金属箔片才会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提示: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棒上端时发生静电感应使导体棒带电,金属箔片张开。当带电体接触导体棒时同样可使导体棒带电,金属箔片张开,属于接触起电,这是两种不同的起电方式。,知识点一 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 探究导入: 同学们到超市购物,是如何打开新塑料袋的呢?请做 下面的实验并解释: 将新塑料袋铺于平滑
5、的木质桌面上,沿垂直于塑料袋 底线方向剪下一条长15 cm、宽3 cm的双层塑膜条,捏,住塑膜条的底线部位,平放在桌子上,另一只手用毛刷单方向在塑膜条上摩擦34次,再翻过塑膜条使另一面朝上,重复刚才的动作。 然后将塑膜条提起,会看到两片塑膜条自然分开成 90120。之后,将刚才用过的毛刷从下方伸入两片塑膜条的中间,这时会看到两片展开的塑膜条突然合拢且紧贴于毛刷上。,提示:(1)毛刷与塑膜条摩擦后产生了静电,两层塑膜 条上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塑膜条分开。 (2)摩擦后的毛刷上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将毛刷伸入两 片塑膜条中间,塑膜条合拢且紧贴着毛刷,说明异种电 荷相互吸引。 (3)售货员为
6、打开塑料袋,用两手揉擦其表面,原因与 上面的分析相同。,【归纳总结】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三种起电方式各自遵循的规律 (1)摩擦起电时电荷转移的规律。 摩擦起电时,原子核中的质子不能脱离原子核而移动,即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中转移的不可能是正电荷,转移的只是负电荷,即电子。 电中性的两个绝缘体相互摩擦,带正电的物体一定是失去了电子,带负电的物体一定是获得了电子。,(2)感应起电的分布规律。 近异远同: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会在靠 近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电性相反的电荷,远 离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 等量异性: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或两不带电 的相互接触的导体)时,会在原不
7、带电的导体两端(或 两不带电的相互接触的导体上)感应出等量异性的电荷。,(3)接触起电时电子转移的规律。 带负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中性物体上。 带正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中性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带正电的物体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易错提醒】 (1)摩擦起电适用于绝缘体,感应起电、接触起电适用于导体。 (2)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典题通关】 考查角度1 起电实质 【典例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说明电
8、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 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 带电的物体 【正确解答】选A、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即说明电 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选项正确。,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故B选项错误。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选项正确。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
9、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D选项错误。,考查角度2 感应起电 【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不带 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 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 开 D.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正确解答】选B、C、D。根据静电感应,带正电的导 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B端出现了,正电,两端金箔上各带同种电荷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
10、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枕形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现象,A端所带负电荷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荷,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D正确。,【规律方法】感应起电的两个重要特点 (1)近异远同: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会在靠 近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电性相反的电荷,远 离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 (2)等量异性: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或两不带 电的相互接触的导体)时,会在原来不带电的导体两端 (或两不带电的相互接触的导体上)感应出等量异性电荷。,【过关训练】 1.如图所示,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 挂一轻质小球a,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_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