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诗歌)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诗歌)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诗歌)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诗歌)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郭小川(19191976) ,原名郭恩大,笔名郭苏、湘云等。生于河北丰宁。代表作有诗集_、_、_等。2 曾卓(1922 2002),原名曾庆冠,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湖北黄陂。“_”成员之一。代表作有诗集_、_、_等。3 罗门(1928 ),原名韩仁存。生于海南文昌。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任“_”社长。代表作有诗集 _、_、_ 等。4 郭路生(1948) ,男,笔名食指,生于北京,原籍山东。在“文革” 时期开始写诗,为“_”的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 _、_ 、_、_等。5 余光中(1928 一) ,生于南京,原籍福建永春。1
2、949 年以后赴台湾。1953 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_” 。代表作有诗作_ 、_,散文_等。6 穆旦(1918 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海宁。1934 年在南开中学生发表散文诗_时始用笔名“穆旦” 。“ _”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_、_等,组诗_、_等。20 世纪 50 年代被打成“反革命”而剥夺写作权利后,以本名查良铮翻译了_、_等大量西方经典诗作,影响广泛。晚年恢复名誉后又写下_、_等诗作。7 舒婷(1952 ),女,原名龚佩瑜,生于泉州,原籍福建厦门。1979 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是“_”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_、_、_等。8 流沙河(1931) ,原名
3、余勋坦,生于四川金堂。代表作有诗集_、_、_等。9 海子(1964 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1984 年创作成名作_和_,第一次使用“ 海子 ”作为笔名。1989 年 3 月 26 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代表作有诗集_、_、_等。_与_、_等构成书写“麦地” 的一组作品,海子也被人称为 “_”。10 臧克家(19052004) ,男,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等,生于山东诸城。被誉为“_”。代表作有诗集 _、_、 _、_等。二、简答题11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望星空的主题意蕴。12 简析望星空在结构和手法上的艺术特点。13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有赠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内涵及其主题
4、意蕴。14 简析有赠的艺术特点。15 简析麦坚利堡的主题意蕴。16 简析麦坚利堡的艺术特点。17 分析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18 简析相信未来在表现手法、结构形式上的艺术特点。19 简析乡愁中的四个核心意象。20 简析乡愁在结构方式、表现手法、音韵、节奏上的艺术特点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1 分析智慧之歌的主题意蕴及诗中智慧与痛苦、痛苦与欢喜的关系。22 简析智慧之歌在音韵、节奏方面的特点。23 分析双桅船中“ 船 ”和“岸”的多重象征含义,以及全诗的主题意蕴。24 分析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蟋蟀” 的象征意蕴。25 简析麦地的主题意蕴。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诗歌)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
5、填空题1 【正确答案】 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2 【正确答案】 七月诗派;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3 【正确答案】 蓝墨诗社;曙光、死亡之塔、罗门诗选【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4 【正确答案】 潜在写作;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5 【正确答案】 蓝星诗社;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6 【正确答案】 梦;九叶派;探险队、旗;普希金抒情诗集、唐璜;普希金抒情诗集、唐璜【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7 【正确答案】 朦胧诗派;双桅船、会唱歌的鸢
6、尾花、始祖鸟【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8 【正确答案】 告别火星、故园别、草木篇【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9 【正确答案】 亚洲铜、阿尔的太阳;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麦地、五月的麦地、麦地与诗人;麦地诗人【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10 【正确答案】 农民诗人;烙印、自己的写照、生命的零度、欢呼集【知识模块】 泛读作品诗歌二、简答题11 【正确答案】 望星空是为 1959 年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作。全诗共有 230多行,分为 4 章,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叙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 ,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抒情。
7、诗的前半部分感叹人生的虚无渺小,进而由对人生的感叹转换为对人间建设事业和战斗者人格力量的一个铺垫。全诗吟咏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努力思考现实的严峻性、斗争的坚定性与广博的人性情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在这种忧郁与痛苦里,既折射出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的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挫折的严肃思考和感应;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和命运的重新思考。【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12 【正确答案】 全诗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辩证关系,有意造成诗情的波峰浪谷,取得了出
8、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全诗以“望” 为核心,以星空和天安门广场为广阔的背景,展开神奇的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去对比天上人间,去透视宇宙与人生,构成了一个属于诗的复合空间,从而有效地书写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思。【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13 【正确答案】 有赠是赠给一位女性的诗。诗中表达的强烈的情感色彩与当时的创作背景密不可分。1955 年被“胡风反革命集团” 冤案所牵累的曾卓,当时饱受牢狱之苦,而一位平凡朴实的伟大女性始终在等待着诗人的归来。此诗写的便是归家重逢时凄苦又甜蜜的复杂情感。诗在困顿的“旅客” 与女友“我的生命的灯”的动人牵连中开始,展示了一种既是爱情又超乎爱情的崇高情感。追寻光
9、明而来的沙漠旅人,却“ 眯着眼” ,因为 “我”“不能习惯光亮,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诗没有详细地叙述曾经的种种苦难,但连续两个“ 不能习惯”的短语却已道出了一切。于是,两人双手相握共约携手以行的“神圣的时刻” ,已不仅仅是一般恋人的定情,而是一种基于深切了解、信任的博大的爱,一种催人泪下的人间至情。有赠歌吟的正是灾难岁月中的人间至情,宣告着正义、人性的胜利,成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见证。【知识模块】 精读作品诗歌14 【正确答案】 真切地袒露内心世界,细腻地抒写情感活动,是本诗的特点;比喻新颖而富有深意。抒情主人公自喻为“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 ,并以此结构全诗,将复杂的情感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中国当代 文学 作品选 诗歌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