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 “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理论,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3 如果儿童发生烫伤,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脱去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以免晚了撕破伤及皮肤(B)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C)若伤势较轻,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烫伤药物涂抹患处(D)若伤势较
2、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4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5 体育课上,小刚和小明因为好奇将老师拿来的扩音器弄坏了,李老师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解了扩音器的原理,满足了他们好奇心以后才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6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堂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7 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处罚(D)消退8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
3、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9 “性恶论”最早是由( )提出的。(A)孟子(B)孔子(C)董仲舒(D)荀子10 教育理论界认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看其能否自觉关注( )。(A)教材(B)生存(C)课堂(D)学生11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12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 )。(A)发展性(B)针对性(C)普及性(D)全面性13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反映了( )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
4、(D)巩固性14 上好一节课的最根本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灵活(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15 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 )。(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教科书16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7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
5、直观导导入(B)练习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18 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A)无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19 “因材施教 ”教育原则依据的是人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20 (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评价法二、简答题21 谈谈你对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的认识。22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
6、优秀的班集体。23 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三、材料分析题24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 3 名“ 坏学生 ”,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 ”: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 “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 18 条“罪状” 。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
7、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 9 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 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25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 977
8、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 89 人,儿子 129 人,兄弟 114 人,共 332 人,而 4000 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 1 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四、教学设计题2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6 说明“乃”和“润”两个字的书写要点。27 以六年级学生为对象,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8 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8 请阅
9、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29 试分析分数乘法的意义与算法。30 若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课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31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部分实例 1 的教学活动。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略。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若儿童发生烫伤、烧伤情况,不要急于脱去贴身单薄的
10、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等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做法,故选 A。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略。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题干是教师灵活有效处理问题的表现,属于“教育机智”。故选 C。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隐性课程亦称为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故选 C。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强化是做出一
11、定的行为使厌恶刺激撤销,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发生频率。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性恶论”是外铄论的观点,最早是由荀子提出的。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浙江省 小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