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为( )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3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B)情(C)意(D)行4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 低年级的
2、同学经常出现好心干错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不善于调节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薄弱(C)不善于选择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信念不安定6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在教育过程应( )。(A)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B)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以最周全的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7 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知(B)情(C)意(D)行8 阿龙学习成绩优秀,但一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随地吐痰,同学提醒后仍没有改正,阿龙也想改,但是经常忍不住
3、,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 )入手对其进行教育。(A)道德意识(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行为9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德育原则是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能反映因材施教原则的是( )。(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 每年清明节某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清明扫墓活动,瞻仰革命先烈。该校采用的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情景法
4、12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奖惩法(B)榜样法(C)陶冶法(D)说服法13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了( ) 。(A)长善救失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4 ( )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15 教育者施教传道、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A)德育内容(B)德育活动(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16 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 )的成功教
5、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科夫17 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赞科夫(C)班杜拉(D)柯尔伯格18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是强调( )的重要性。(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9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班会(D)少先队、共青团活动20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陶冶法(B)锻炼法(C)情景法(D)榜样法21 一些教师针对学生做
6、错了习题而给予他们惩罚,这种做法违背了惩罚的( )原则。(A)尊重性(B)伦理性(C)确定性(D)灵活性22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23 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A)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导向性原则24 “严慈相济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25 学校
7、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社会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26 教师通过“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 。(A)锻炼法(B)实践法(C)不范法(D)说服法27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改变学生品行中不良特征的方法指的是( ) 。(A)说理教育法(B)行为观察法(C)情境教学法(D)榜样示范法二、判断题28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A)正确(B)错误29 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含参观、访问和调查等方式。(A)正确(B)错误三、案例分析题30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
8、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的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
9、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德育和师德教育)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品德形成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动力,道德意志是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故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认识。故选A。【知识模块】 德
10、育和师德教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模式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知识模块】 德育和师德教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知识模块】 德育和师德教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江西省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德育 师德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