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模拟试卷13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模拟试卷13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模拟试卷131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模拟试卷 1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分析题0 案情:某市发展中心甲与该市物资有限公司乙签订房地产买卖契约,将位于该市丙区的房屋转让于甲。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乙公司与该市合作银行的民事判决时,向丙区房屋登记办公室下达了“停止办理乙公司的房屋产权转移手续” 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期间,甲向该市房管局提出核发房产证的申请,经房管局审核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其后甲凭借房屋所有权证将房屋作抵押从银行丁处贷款用于经营活动。后该市中院向房管局送达司法建议书,建议房管局撤销甲、乙交易过户手续,注销甲的房权证,恢复到法院查封时状态。房管局经调查依法撤销了甲、乙房屋买卖手续,注销了甲的房屋所有权证。1
2、甲对房管局的行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2 银行丁作为抵押权人对于房产局的注销房产证行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3 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未经行政复议程序。法院的行为是否正确? 为什么?4 甲认为丙区房屋登记办公室的不作为行为是造成自己损失的直接原因,决定对其提起诉讼,其请求能否获得支持?5 房产局发放房产证、注销房产证的行为是否合法?6 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甲是否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6 案情:被告人:赵某,男,30 岁,无业。被告人:王某,男,15 岁,无业。被告人:洪某,男,31 岁,无业。赵某 2000 年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 3 年有期徒刑。2003 年赵某刑满释放。之后
3、,赵某染上毒瘾。因一直没有正当工作,赵某总是处于吃了上顿断下顿的状况。2004年的某日,赵某听说毒贩洪某新进了一批海洛因,便起了“黑吃黑” 的念头。当晚,赵携带其购买的仿真枪一支,潜入洪某的住处。入夜后,洪某回家。一进门,赵某即用仿真枪抵住洪某脑袋,对洪某进行殴打,之后对洪某说:“听说你新吃进了一批白粉。见者有份,也给我分点。”洪某一听赶忙说:“ 有事好商量。如果大哥喜欢那东西,小弟我悉数奉上,孝敬大哥就是。”后洪某打开保险柜,从里边拿出一包“白粉”(约有 250 克重) 交给赵某。见“白粉”顺利到手,赵某便离去,经鉴定,洪某构成轻伤。回到住处后,赵某打开抢来的“白粉” 一尝,即大呼上当,原来
4、洪某早就担心有一天被同道抢劫,一直用一包头痛药冒充海洛因备用,他交给赵某的只不过是一包头痛粉而已。赵某眼见发财梦将破,心有不甘,遂又生一计。他连夜将其手下马仔王某叫来,对王某说:“ 你不是一直想发大财吗 ?现在机会来了。这玩意是白色黄金,值大钱了,你帮我出去卖,卖到钱分你三成。”王某一听大喜,满口答应。二人遂将“海洛因”分成若干小包。接下来的几天,王某天天出去推销。到案发时,已卖出“海洛因”近 20 克。公安机关另查明,洪某曾让王某帮其出售真的海洛因 50 多克。7 赵某抢劫洪某假毒品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8 如赵某的上述行为构成犯罪,则其行为处于犯罪的何种完成状态,为什么?9 就赵某让王某贩
5、卖假毒品一节,赵某构成何罪?10 王某帮助赵某贩卖假毒品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为什么?11 赵某与王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12 如赵某的上述行为构成犯罪,则赵某是否具有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为什么?13 在本案中,如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那么应对其如何处罚?(仅要求回答处罚原则)14 公安机关查明的洪某曾让王某帮其出售真的海洛因 50 多克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处罚?14 案情:甲(男 23 岁) ,乙(女 19 岁) ,为达到结婚目的,乙篡改了户口本并制作了假身份证,于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结婚前甲的父母为甲购买了一套住房,供甲乙婚后居住,婚后乙的父母为乙买了一套住房供甲乙居住。
6、三年后甲与乙的感情不和,乙要离婚甲不同意,于是乙诉至法院主张甲乙结婚时乙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婚姻无效,请求法院予以确认。15 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主张?为什么?16 甲的父母为甲所买的住房所有权归谁?17 乙的父母为乙所买的住房所有权归谁?18 若在结婚前甲对乙谎称其父亲为亿万富翁,结果其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乙在知晓此情况后是否可以行使撤销权?19 若乙发现甲与第三人丙同居,则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法院是否应当准许?乙向丙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是否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20 若乙与甲离婚后,发现甲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丙同居,现又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甲赔偿其损失,法院是否应当支持?21 不予准许。必须在离婚诉讼
7、的同时提出。22 在婚姻存续期间乙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一个合伙企业的出资额 5 万元在离婚时应当如何处理?23 结婚前乙以个人名义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了一套住房,并登记为乙个人所有。婚前乙对该住房共交付了 25%的房款,其余的都是在婚后由乙以自己的工资收入来支付的。若甲乙都想要,法院应当如何处理?23 案情:张老汉现年 70 岁,家住某市 A 县农村,因早年丧妻,一人扶养三个儿子:张大、张二和张三长大成人,三个儿子结婚后分别居住在该市 B 区、C 区、D 区。2006 年 8 月以来,张老汉患上某种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然而三个儿子惟恐花费过高,竞拒绝为其进行治疗,把张老汉一人独自扔在农村家中
8、且不给其生活费。张老汉感到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且自己又无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于是于 2007 年 5 月向 A 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付赡养费及医疗费。法院受理后开庭审理前,张老汉病情突然加重,法院为了应对此紧急情况,裁定对被告三人先予执行。后张老汉病情有所好转,法院决定于 2007 年 6 月 3 日开庭,并于 6月 1 日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开庭时,迟迟不见张二到来。于是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判决三被告分别给付老汉赡养费 200 元,并负担张老汉今后的医疗费。判决后,张老汉、张大没有上诉。张二在一审结束后口头提起上诉,没有提交上诉状。张三通过书面上诉状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
9、上诉,认为父亲在张大、张二买房时帮助了他们,应当张大、张二多负担张老汉的生活费,自己少负担。市中院受理后,组成了有一名人民陪审员参加的合议庭,在审理过程中,张老汉因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突然发病而死亡。24 本市 A 县人民法院对本案有无管辖权?为什么?25 一审法院先予执行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26 一审法院作出缺席判决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应当如何处理?27 张二、张三的上诉是否有效?28 张三上诉后,如何列当事人? 29 中级人民法院接收到张三上诉后,应当如何处理?30 本案在程序上还有哪些错误之处?31 张老汉的死亡后对本案应如何处理?一审判决是否生效?二、论述题32 材料:党的十六届六中
10、全会指出: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这为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这一思想,在此前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体现,其中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报告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 2000 年有六个“更加” ,其中第五个“更加”是“ 社会更加和谐” ;二是报告第二部分论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
11、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的社会关系。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角度简答对和谐社会的认识。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2不少于 400 字。33 案情:甲某因为丁某欠其 10 万元钱久拖不还,纠集乙、丙,将丁某骗至自己开办的矿场内关押。在乙、丙二人外出吃饭时,甲某对被捆绑的丁某进行殴打,继而将丁某掐昏。甲某以为丁某已经死亡,将丁某藏匿于水沟中,致其溺死。乙、丙二人回来后得知丁某死亡,十分害怕。甲某等人为了掩盖罪行、转移视线,向丁某家发出一封勒索信,称丁某被绑架,索要 3 万元人民币放人,然后分头逃匿。甲某在逃避追捕中,登上一辆小公共汽车,拔出刀子架在司机的脖子
12、上胁迫司机改变行驶路线,朝山里行驶。由于路况不好,加之司机十分紧张,一路上险象环生,几度几乎翻车。乘客纷纷要求下车,甲某声称,要想下车,必须交出身上的钱物,众乘客只好交出财物才得以下车,司机也乘机逃走。甲某干脆自己开车。甲某只开过农用拖拉机,并不熟悉汽车驾驶,也没有汽车驾驶执照。因此路过一个小镇时,撞倒了一个行人(致其轻伤) ,镇上的行人纷纷叫喊,要其停车,也有人上前阻拦,但甲某仍不停车,将拦截汽车的三人撞倒后(致其中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一人死亡),继续逃逸。乙、丙二人在逃匿中,搭乘一辆出租车,乘司机下车在路边小便之际,乙某突然将车开走。该车司机急追,但未能追上。乙某开车时不小心撞到路边的行人
13、,乙某下车察看发现被撞行人受伤未死,问丙某如何处理。丙某说事到如今,管不了这样的闲事,叫乙某赶快开车离开。乙某驾车离开后 4 个小时,该被撞行人死在路边。问题:请分析甲、乙、丙行为的性质。34 案情:2006 年 8 月,某市印染厂女工赵某突然失踪,其家人发现她失踪后多方寻找未果,几天后,在郊区一片废弃的建筑工地上发现其尸体。该市公安局经立案、侦查,认为该市印染厂的司机钱某有嫌疑。侦查终结后,公安局于 2006 年 10 月31 日将案件移送至该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市检察院接到公安局移送起诉的案件后,由检察员孙某一人仅对犯罪嫌疑人钱某进行了讯问,即认为证据不足,遂于 11 月12 日退回公安局补
14、充侦查。12 月 19 日,公安局补充侦查完毕,再次移送起诉。市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证据仍然不足以证明钱某实施了杀人行为,遂于 2007 年 2月 10 日作出了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决定。市检察院公开宣布该不起诉决定,并于 2月 12 日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了公安局、犯罪嫌疑人钱某、被害人赵某的母亲李某。市公安局认为不起诉决定不当,于是继续羁押钱某并向上一级检察院即该省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省检察院维持了不起诉决定。李某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以未先行向检察机关申诉为由拒绝受理。问题:试分析本案中公、检、法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35 材料:2009 年 9 月 8 日
15、,上海张某开车时,一男子要求捎一段,被张某拒绝。但男子央求称胃痛等不到出租车。于是张某答应其上车。车上男子提出给他十元钱,张某不要。当张某按男子要求停车时,男子迅速拔走车钥匙,早已等候在车外的闵行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人员一拥而上,事后以张某因“非法出租营运” 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事后调查,那名男子是专门从事举报黑车工作的社会人员,通过此方式获取交通行政执法部门的奖金。最终,有关方面撤销了行政处罚,还张某以清白。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请运用法学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阐述你的观点。答题要求:1应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运用部门法知识及法理学知识进行论述;2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说理充分,表述清晰;3字数不少于
16、500 字。三、文书题36 2009 年某晚,国内某高校两名大一学生刘某和罗某在教室里拥抱、接吻,被学校的监控设备录了下来。此后,学校以本校依据国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而制定的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 13 条第3 款之规定“发生非法性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为由,勒令两人退学,两人当学期的期末考试也被取消。刘、罗二人不服,向当地法院起诉,将母校告上法庭。后法院以不属于受案范围为由,驳回了二人的起诉。该案引起社会多方面的反响,支持学校者有之,反对学校者有之。其实,学校以此种理由处罚学生由来已久。2009 年某日,某大学的一对学生在校园河边亲吻,被系主任发现,此后,
17、两人被正式通知因其违反校规将被给予记过处分。这是第一对因“亲吻” 而遭受处分的高校学生,后该对恋人因此最终分手。此后,该校某系又颁布了系系规,严禁“男女同学在公共场合 (校园内 )搂搂抱抱,过于亲密” 。学生戏称为“禁吻令”。校方表示,如执行良好,将在全校推广。据悉国内其他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禁止大学生在校内牵手、搂腰、拥抱、接吻以及女生穿低胸露背装”等类似管理规定或准备出台类似规定,其中有的还规定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禁吻令”纷争昭示了该种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校园法治诸多问题的关注、思考与争议。请根据法学基本原理对这一案件进行评论。答题要求:1运用所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模拟 13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