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5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 ( )(A)存在便是被感知(B)事物的真面目是不可达到的(C)真理是具体和多元的(D)克服主观片面性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2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 ,其哲学寓意是( )(A)物质可以代替智慧(B)经验教训是增长智慧的根本动力(C)直接经验是检验智慧高低的根本途径(D)错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3 列宁说:“ 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2、 ( )(A)普遍性的品格(B)与时俱进的品格(C)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社会历史性的品格4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这表明 ( )(A)价值的客观性(B)价值的主体性(C)价值的社会历史性(D)价值的多维性5 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评价,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截然相反。这种现象表明 ( )(A)价值评价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价值评价是没有客观标准的评价(C)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D)价值评价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不同而不同6 世界著名
3、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说:“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的发展。这是因为 ( )(A)发展的本质是创新(B)创新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C)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D)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7 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由,下述关于自由的观点错误的是 ( )(A)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B)自由是历史的产物(C)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D)认识必然就是人的行
4、动自由8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9 马克思指出,艺术的一定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如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在人类社会的不发达阶段产生的。这一思想主要说明 ( )(A)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D)精神产品促进社会的发展10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发
5、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这一思想主要说明 ( )(A)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B)不同的劳动对象直接制约着生产力水平(C)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D)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11 列宁在什么是“ 人民之友 ”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一书中所说的“不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是指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心理(D)社会形态12 马克思指出:“ 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
6、着它们的特点。”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B)政治和观念结构决定经济结构(C)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13 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 “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管哪种情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也是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因此,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 ( )(A)是否为生产力服务(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是否超越生产力
7、水平(D)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14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 )(A)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B)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C)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D)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15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这里讲的文化是指 ( )(A)人化自然(B)对象化的事物(C)政治文化(D)观念形态的文化 。16 人类社会就是在基本需要文化活动模式新的高级需要新的文化活动模式的不断循环中进步和发展的。这主要说明了文化具有( )(A)社会遗传密码的功能(B)塑造人的功能(C)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
8、(D)使主体由个体提升为“类” 的功能17 政治文明实质上属于 ( )(A)物质形态文明(B)精神形态文明(C)生态文明(D)制度文明18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B)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C)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 唯物史观认为,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改革的客观依据,其中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的社会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
9、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20 当代的美国、日本、德国等社会各有其特点,它们属于 ( )(A)相同的社会共同体(B)不同的社会形态(C)同一种社会形态(D)自由王国21 “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同的。” 这一点根本不同是指 ( )(A)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B)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C)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D)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22 恩格斯说:“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又说,马克思 “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说明马克思
10、主义认为科学技术革命是 (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C)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3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革,使人们的劳动形式产生质的提升,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这表明( )(A)现代科技革命作用的两重性(B)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C)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D)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24 马克思说:“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这就是说 ( )(A)黑人就是奴隶(B)在阶级社会,黑人是被剥削者(C)社会关系决定了黑人的社会地位(D)黑人的本
11、质是从每个黑人中概括的共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5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懂得 ( )(A)物质决定意识(B)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对象(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感性26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27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
12、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28 传习录记载:“ 先生 (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
13、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9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 ,这是因为 ( )(A)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B)精神与物质根本性质不同(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9 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 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摘自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172 页19 世纪 40
14、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同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兄弟进行过一场争论 6 鲍威尔兄弟认为,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雄” 的精神,而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 “行动着的群众”。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104 页请回答:30 用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任何真理都不能把它说得“过火”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与鲍威尔兄弟的观点分歧反映了历史观中在什么问题上的对立?为什么说决定历史发展的是“ 行动着的群众”?31 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的经济产品总量的一个指标
15、。但它只反映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反映负面影响。20 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国家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把计算结果称之为“绿色GDP”。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请回答:32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绿色 GDP 核算指标的运用及其意义。33 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原理说明应该合理利用环境资源。33 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
16、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社会借这些社会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遗物,继续在这里存留着,一部分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等等。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23 页恩格斯说:“ 既然在历史上也像在它的文献的反映上一样,大体说来,发展也是从最简单的关系进到比较复杂的关系,那么,政治经济学文献的历史发展就提供了批判所能遵循的自然线索,而且,大体说来,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
17、也是一样的。这种形式看来有好处,就是比较明确,因为这正是跟随着现实的发展,但是实际上这种形式至多只是比较通俗而已。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并且,写经济学史又不能撇开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这就会使工作漫无止境,因为一切准备工作都还没有做。因此,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
18、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43 页请回答:34 为什么说“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35 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说明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分析能够透视一切已经灭亡的社会形态。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我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专访诺奖得主屠呦呦没有事先预告,没有官方通知,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
19、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一种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段获奖感言,屠呦呦写在了一张纸上,一字一句地向记者念出来。她的声音清脆,口音夹带着浓浓的宁波味道。屠呦呦说:“ 后来,我想到可能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用乙醚提取。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 191 次实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经过实验,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试到自己身上,大家都愿意试毒。”摘自 2015 年 10 月 7 日京华时报 这是 20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新华社发)材料 2 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
21、国家建设作出新更大贡献。36 为什么“直到第 191 次实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37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并说明创新的重要性。38 “我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给予人们的启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句诗所说的“身在此山中”是指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 A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项是不可知论的错误。C 项把真理看成是多元的,属于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8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