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09 年单选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2 2005 年单选“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埘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2、(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 t 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 1999 年单选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是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4 1992 年单选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5 1993 年单选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
3、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6 2004 年单选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7 2006 年单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8 2011 年单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
4、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9 2004 年单选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化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
5、之间的物质变换10 2010 年单选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11 1996 年单选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 2002 年单选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
6、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3 1999 年单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14 2003 年单选 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15 2009 年单选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 ,又有 “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 骨骼” 系统是指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7、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16 1991 年单选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17 1999 年单选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的条件是(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18 2005 年单选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
8、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19 2000 年单选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0 2007 年单选 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是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
9、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1991 年多选“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E)真理和谬误没有确
10、定的界限22 2001 年多选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23 2000 年多选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外的客观过程24 1999 年多选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
11、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25 2004 年多选2003 年 6 月 23 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 月 1 日正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6 2006 年多选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12、(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殳进程是不可超越的27 21000 年多选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28 2002 年多选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巾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礼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
13、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9 1996 年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恩格斯指出:“ 就一切可能看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4 卷 材料 2波普尔认为:“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
14、可检验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小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同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摘自波普尔 科学知识进化论 材料 3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埘论就站不住脚。”“ 从它推出的许多结论中,只要有 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 1 卷请回答:(1)材料 1、2 、3 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
15、共同观点是什么?(2)比较材料 1 和 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3)参照材料 2,简要评析波普尔“ 衡虽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 的观点。30 1999 年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竖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31 200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 3 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 3 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 3 种夸克,因为 3 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
16、室和两欧核于巾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 年到 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 3 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自了第四种,就有可能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摘自人民日报,2000 年 5 月 2 日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启示?32 2006 年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人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 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
17、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人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 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
18、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 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并举一例说明之。33 2010 年结合材料嘲答问题: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
19、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
20、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巾,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 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 “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34 2012 年结合材料同答问题:材料 1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
21、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 克的最少:110 克的稍多,011 克和 01 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最是次犬块的最量的 16 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 年 2 月 21 日) 材料 2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
22、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 3 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 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 !”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 ,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
23、,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 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 86 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
24、:“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小最美丽的花朵!”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 年 6 月 27 日)(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 碎花瓶理论” 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35 2013 年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小学老师霄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 196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