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练习试卷 30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2 巴特勒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 表达董仲舒什么教育思想 ?4 略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意义。5 简述现代欧美的重要教育思潮(或流派)。6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二、论述题7 试对外国教育史上倡导内发论、外铄论及活动发展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论)的教育家各列举一位代表,并分析其教育观的异同。8 试论述大学由边缘化逐渐中心化的过程。9 请对二战以后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作一归纳,并对其中的两种教育思想流派进行简要评析。综合练习试卷 30 答案与解析一
2、、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培养“圣人”的理想人格,是朱熹从事道德教育的基本目的。其基本实现手段是“ 克己复礼 ”、“存天理,灭人欲”。(2)朱熹认为从事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为此他提出了立志、主敬、存养、省察等修养方法。(3)朱熹在长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总结了知行结合、循序渐进、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引导与防禁相结合等重要的道德教育原则。2 【正确答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要求改革英国教育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1944 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巴特勒法案,又称1944 年教育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国家对教
3、育的控制和领导。废除 1899 年设立的只具有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同时,设立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向教育部长提供咨询和建议。(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负责为本地区提供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初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幼儿园、幼儿学校和初等学校。小学生毕业后根据 11 岁考试结果,按成绩、能力和性向进入三类中等学校: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实行董事会制。(3)实施 5 至 15 岁的义务教育。父母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保证在册生正常上学的职责。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
4、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地方教育当局维持的中小学及受助或受控民办学校均须进行宗教教育。独立学校须在教育部注册、备案,并接受检查。地方教育当局须为学生提供医疗、午餐,向贫困儿童提供衣着,必要时提供膳宿,为缺陷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为接受继续教育和高度教育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公立学校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费,为少数考入收费学校的学生支付学费,为 5 岁以下儿童开设幼儿园或幼儿班,为未满 18 岁的离校青少年提供非全日制教育。通过巴特勒法案,英国一方面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地方教育管理体制,从而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 伙伴关系”。通过这
5、一法案,建立起了比较符合英国文化教育传统和不同党派利益的教育领导体制。该法案提出了对所有学生提供免费享受中等教育的原则,使中等教育成为连接初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消除了战前“双轨制”的初等教育体制,基本形成了现代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中等教育。这样可以提供更多合格的毕业生,明显推动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改变了战前师资训练学院不受重视的现象,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法案还改进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财政体制,促进了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 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 ”是汉朝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中的论述,表达了他重视儒家学说,强
6、调儒家道德教育的思想。(1)“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中教即德教,是软的一手;狱即刑罚,是硬的一手。两手软硬兼施,本末并用、缺一不可,但又非平均用力,而是德主刑辅,共同服务于政,充当政的工具。(2)董仲舒强调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他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他强调政治上首要的事情就是“德教” 。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他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指出要用“三纲五常” 的封建道德,对人民加强思想统治,使他们自觉地听从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达到“变民风,化民俗” 、“万民正”的目的。他认为如果不在政治统治中强调教育的作用,民众就会为了追求利益,铤而走险,便会形成如同洪水一样的灾难。教育
7、就是要起到提防社会“奸邪” 的作用。【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即他们的教育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变化。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制约,另一
8、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2)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诞生,在教育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意义表现在:它不以“抽象的人”而以现实的人,不从一般的社会而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去考察人的教育,从而对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揭示和论述,使教育理论真正进入了科学教育学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有价
9、值的教育思想遗产,特别是对 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和变革。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以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 左” 、右倾机会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斗争。他们从教育同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关系的考察中,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及其职能,从实践的观点阐明了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革命实践对人的发展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现代生产、现代科学与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学说,为揭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科学的、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
10、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随着 20 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突飞猛进,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它们力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理论或实际问题做出各自的阐述,从而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教育思潮。就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现代教育派” 理论,包括实用主义教育、新教育和改造主义教育;另一类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包括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另外,不能归人上面两大类的教育理论也可称为一派,主要有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分析教育
11、哲学和人本化教育等。(1)“现代教育派”理论“现代教育派 ”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起产生,到 20 世纪 2030 年代盛行一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广泛流行,新教育思想则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影响很大。在20 世纪 50 年代,改造主义日益发展壮大,认为学校应当是改造社会的主要工具。它实际上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补。(2)“新传统教育派”理论“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的。它们以批判实用主义的姿态出现,认为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传授人类的文化遗产,主张严格的智力训练,要求注重基础学科,强调天才教育和教师权威。它在西欧也有较大发展,在20 世纪
12、50 年代后期逐渐在美国教育界取得优势。在“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中,由于所强调的方面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分支。要素主义坚持 19 世纪以来新人文主义教育和实科教育的传统,强调固有文化的价值、系统知识的灌输、智力的培养等。永恒主义教育则坚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强调学习古典著作。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坚持中世纪以来的教会传统,强调把宗教教育放在第一位,设置神学课程,并加强教会对学校的控制。(3)20 世纪 60 年代起新出现的教育理论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它们试图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使教育研究走科学化的道路。在具体观点上,它们有使“
13、现代教育 ”和“传统教育”理论互相接近和互相补充的趋势。这些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和人本化教育。同时,作为纯理论哲学的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哲学派别,对教育理论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直观性原则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强调教学中实际观察、使用图片模型、呈现直观教具的重要
14、作用。但他把直观知识和间接知识对立起来,又承认“神启” 的作用,有其局限性。(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他认为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国家的权威共同激发起来的。他认为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之前,必须使学生的心灵有所准备,使他们能接受这门学科。(3)巩固性原则他认为,不仅要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知识。他认为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因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住。他还认为经常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办法。此外,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也是一种好方法。(4)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了这个原则,这对后世的影响
15、很大。就其主张教学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一方面击中了时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儿童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却估计不足。(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指出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他认为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循序渐进,不要跳跃前进。教学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等规则。夸美纽斯的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但存在着机械化、简单化的缺陷。【知识模块】 综合二、论述题7 【正确答案】 内发论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认为教育活动
16、就是从学生内心中引导出固有的知识;外铄论认为学生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完全有赖于后天的教育活动,教育就是要把外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活动发展论认为教育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儿童在活动中把外在经验转化为可以为自身所理解和接受的内在经验的过程。外国教育史上内发论的代表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外铄论的代表是 17 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活动发展论的代表是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1)苏格拉底的教育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的观点,从而深刻影响着他的教育观。他在教育上主张内发论。他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苏格拉底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
17、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实际上是把学习和教育过程看成一个内发的,而不是外烁的过程。他认为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去回忆原有理念、知识的过程。苏格拉底从“ 认识你自己 ”的启蒙原则出发来论述自己的发展观和教育观。所谓认识自己在他看来,就要是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理性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苏格拉底确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美德的人。他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在哲学家和教师帮助下,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知识真理以达到认识自己实现美德的过程。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能动的过程。苏格拉底把学生看成能动的
18、个体。他认为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领悟、修养和运用才能实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情境,去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认识真理。苏格拉底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承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没有知识或者说教师不传授知识。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念的回忆的过程。他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方法去引出学生自己固有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是天赋的,已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学习就只能靠学生自己。苏格拉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 产婆术”。这种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练习 3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