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物腐烂 C浓盐酸挥发 D碳酸受热分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已经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浓盐酸挥发只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有多种的只需要写出一种即可)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有单质
2、铜生成的置换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答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C2H5OH+3O2 2CO2+3H2O 有单质铜生成的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C+O2 CO2 试题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 2CO2+3H2O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3、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CO2(合理即可)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 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与时间( 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故 A项正确;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一定量的乙醇( 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4、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 a的值为 2.6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 9.6g,则无 X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 4.6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4.6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5.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由质量守恒定律, 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 X的质量为4.6g+
5、8.0g-5.4g-4.4g=2.8g,故表中 a的值为为 0g+2.8g=2.8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 A选项分析可知, 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4.6g 100%=0.6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100%=0.6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 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 4.6克乙醇能与 9.6克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 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
6、类 B生活中的化学 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吹灭蜡烛 -隔绝空气 洗涤剂可以除油污 -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乳化 用燃烧法鉴别真假羊毛 -燃烧的现象不同 C “低碳经济 ”的措施 D用 “化学 ”眼光分析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优化建筑设计,采光多用自然光 硬水和软水都属于溶液 催化剂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属于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就不是氧化物,混合物中也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例如臭氧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 A错误
7、; B、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使其达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隔绝空气,故 B错误; C、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设计,采光多用自然光都属于节能环保的措施,故 C正确; D、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只是加快,故 D错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 用;硬水与软水;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三废 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 B中尖
8、嘴导管有 “喷泉 ”产生,则 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氯化钠和水不反应,不能使 A瓶中的压强增大,故此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 A瓶气压减小,此项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 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 ” D、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此项错误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锰和镍( Ni)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 MnSO4溶液中无变化,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上有红
9、色固体析出 Mn、 Ni、 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Cu、 Mn、 Ni B Mn、 Ni、 Cu C Ni、 Cu、 Mn D Mn、 Cu、 Ni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因为镍能置换出铜,故铜应该排在镍的后面,故 A错误; B、镍不能置换出锰,能置换出铜,故 Mn、 Ni、 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n Ni Cu,故 B正确; C、镍不能置换出锰,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镍强,故 C错误; D、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证明镍比铜活泼,故 D错误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
10、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在 t1 时, 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 解度相等 C在 t2 时, 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 t1 时, 50g水可以溶解 25g甲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A、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 A正确; B、在 t1 时, 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故 B正确; C、在 t2 时, 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 C正确; D、在 t1 时, 50g水可以溶解 25g甲物质,说法错误,因为在 t1 时, 50g水只能溶解 12.5g甲
11、物质,故 D错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干水 ”是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包裹了水滴的物质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 3倍多它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下刊叙述错误的是( ) A “干水 ”中水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 “干水 ”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C “干水 ”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 “干水 ”是氢和顺丁烯二酸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题意, “干水 ”是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包裹了水滴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 “干水 ”中水的组成并没有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二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可知, “干水 ”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选
12、项说法正确; C、由题目所给信息, “干水 ”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 3倍多,故它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目所给信息, “干水 ”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故在此反应中做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 烟火标志,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防止燃烧和爆炸,故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
13、鸣喇叭标志,故选项错误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亚洲玉都 ”“中国玉都 ”位于揭阳市东山区,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玉器翡翠加工基地和贸易市场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宝石矿中含有超过 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请根据所学知识确定硅酸铝钠( NaAlSi2O6)中硅的化合价(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钠元素显 +1价,铝元素显 +3价,氧元素显 -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 +3) +2x+( -2)6=0,则 x=+4价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中常常出现
14、 “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 “1+1=2”的事实是( ) A 20 , 1L水与 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B 20 , 1g镁和 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 C 20 , 1g硫粉在 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二氧化硫 D 20 , 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 入 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g硝酸钾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20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L水与 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2L;故 A不正确; B、 20 ,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 24: 98可知, 1g稀硫酸不能
15、完全消耗 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 1g镁与 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 2g;故 B不正确; C、 20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2: 32=1: 1,则 1g硫粉在 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 20 的 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 1g;故 D不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微粒性 2011年 10月 17日,重庆奉节县大树镇富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
16、成重大人员伤亡这里所说的 “瓦斯 ”的主要成分是( ) A H2 B CO C SO2 D CH4 答案: D 试题分析: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4,瓦斯发生爆炸是因为瓦斯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填空题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 A、 B、 C、D为化合物,且 A与 B的组成元素相同, C与 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 (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乙 、 C ;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甲: ; CD: 答案:( 1) H2O2; H2; CO;( 2) 2H2O2 2H2O+O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省 营口 实验学校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