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杨宜勇 2006年11月8.ppt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杨宜勇 2006年11月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杨宜勇 2006年11月8.ppt(6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与 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杨宜勇 2006年11月8-9日,一,什么是就业?二,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三,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四,什么是就业能力?五,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六,应聘和面试时注意什么?最后,回答大家的提问.,一,什么是就业?-对话的平台,1,就业意愿; 2,找工作的行为; 3,适合你的工作; 4,15天内到岗;一个小时; 没有收入保障; 就业被雇佣(狭义就业)和创业(广义就业) 清华1%,美国20-25% 比尔盖茨,就业=谋生; 收入优先;就业=乐生; 爱好优先;就业=献生; 志愿者,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人称真实的失业 率应为8%
2、,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1,城镇登记失业率;4。2 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是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 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 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失业者队伍之外,因此总体来说肯定 会低估真实的失业程度。 年龄,2,城镇调查失业率;调查显示,2002年末,五城市的总体失业率为 14.3%;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武汉(22.3%),其次是 沈阳(17.6%),西安(16.5%),福州(12.3%)和上海 (8.9%);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失业率,达到16.9%, 而男性只有12.2%;中年人的失业率在所有年龄阶 段是最高的。,调查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的
3、敏感性指标,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公认的经济发展和变动的重要的先导性指标之一,因此,是需要经常地、定期地进行测量和公布。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每个月一次进行失业率调查并定时公布,把它作为经济市场波动的风向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两项指标将长期共存,“调查失业率主要作为政府行政决策的参考。但正像许多发达国家同样在使用登记失业率一样,我们也不会把它淘汰掉。”,中国人: 生活就是工作;自己攒钱不花钱 投资驱动型经济; 劳动力参与度高;外国人: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攒钱=透支未来 消费驱动型经济;劳动力参与度高;,二,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提高能力的原因,2007年有2600万人需要就业:新成长劳动力1000万
4、人: 大学生580万,中学生210万人,初中生210万人 失业人员800万人 农村转移:800万人,判断:7% =严峻?一是决定于水平;二是决定于政府控制力;撒达母;三是决定于文化基因:巴西,西班牙,中国政府对大学生高度重视:一是人才兴国的理论;二是人力资本投资良性循环;三是政府形象:国民党VS共产党四是社会稳定:毕业离校与六月四日,三,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1997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一直也存在积极的措施,但是就整个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的基调是消极的,总的目标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在大规模下岗分流的同时, 一边诱导提前退休,一边也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岗职工
5、再就业越来越不理想,各种与下岗职工有关的群体性事件不断上升,最终2002年春天的”大庆事件”,使得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全面解决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问题.,到2004年,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促进就业的效应,一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和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已经享受到了扶持政策,他们普遍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出台的政策对促进再就业很管用、很实惠,对再就业帮助很大。 为了科学地总结和评估中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不断改进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受世界银行的委托,特做此项目研究。,第一部分:
6、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概况一,什么是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相对于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而言的。 就内涵来而言,简单说,“积极”意味着为劳动者创造条件,促进其就业;而“消极”的主要意思是在周期性变化中,用救济等办法暂时在经济萧条时将失业者“养”起来。二,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 (一)针对转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5大支柱是积极就业政策的5个基本方面。第一支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等,扩大就业总量,创造就业岗位。第二支柱是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取向的扶持政策,运用优惠政策
7、杠杆创造就业岗位,优先用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第三支柱是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取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了解需求信息,提高就业能力。第四支柱是以减少失业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严格规范企业减员、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等措施,减轻社会失业压力。第五支柱是以既能有效地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又能积极促进再就业为取向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下岗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保障。,6个领域指开发就业岗位的6个方向,包括: 1,非公有制经济、 2,第三产业、 3,中小企业、 4,劳动密集型企业、 5,鼓励灵活就业 6,劳务输
8、出。,10项政策是对5大支柱和6个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这些政策包括: 1,个体创业税费减免 2,小额贷款贴息 3,社保补贴 4,就业援助 5,市场信息系统建设, 6再就业培训 7,就业指导 8,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税费减免 9,公共工程建设 10,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等。,对这些政策进行归类分析,1, 中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标人群 文件规定, 实施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对象范围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四类人员 (以下简称下岗失业人员):一类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二类是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三类是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四类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2,关于就
9、业服务 (1)各级政府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对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对困难地方给予适当补助。(2)要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专门的帮助和服务 。(3)在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中,要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关于培训 文件规定, 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各地要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
10、人员的就业能力。对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劳动者开展的技能培训,应与推行和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对有开业条件的人员开展的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应提供项目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加快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各级政府可在资质认定的基础上,委托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由政府给予资金补贴的免费培训项目,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效果评估。,关于直接创造就业 (1)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税费减免自雇就业的小额贷款资助 (2)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企业的税费减免 对雇主社会保险费用的补贴 (3)由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 (4)资金安排,(二)针对特殊人群的政策 ,关于妇女就业
11、 ,关于残疾人就业 ,关于大学生毕业生就业 ,关于农民工就业,三,全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执行情况,1,城镇登记失业率,2,就业服务,表2,职业介绍工作情况 单位:万人,3.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情况,表3,企业下岗职工情况单位:万人,iv. 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2004年,全国共组织530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培训合格率为93%;培训后再就业率为70%。全国共组织41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率为93%;创业培训结束后有10万人成功创办企业,占培训合格人数的26%;有13万人成功实现自谋职业,占培训合格人数的34%,11万人实现雇用就业,占培训合格人数的29%。新创造就业岗位59万个。2
12、005全年共有610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培训,51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2004年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为880万人,比2003年增长28%;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总人数为736万人,比2003年增长26%,其中获取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1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为83.7%。2005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7567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16.4万人。全年共有1000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13.6%,831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22.8万人。,各地就业训练中心隶属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其主要
13、任务是:开展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职业技能义务培训,对在职人员实施专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考核。这些年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005年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289所,民办培训机构20341所,全年共开展培训16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v.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劳服企业是承担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劳服企业的经济性质多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纳税的经济实体。,vi. 自雇就业的小额贷款资助,2003年是自雇就业小额贷款最艰难的一年。20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发展 改革 委员会 经济研究所 杨宜勇 2006 11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