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冷战的形成.ppt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冷战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冷战的形成.ppt(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冷战的形成,一、战后德国的“非纳粹化” (Denazification),1、有关“非纳粹化” 问题的几种评价,有学者认为非纳粹化是一场闹剧,是一次“大惨败”。(.Herz: The Fiasco of Denazification in Germany,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63,No.4,1948,p.569594. Griffith: Denaz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Zone of Germany,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 and Scie
2、nce, Vol.267,No.1,1950,p.6876.),. 吉姆贝尔认为,这是一场“人为革命”,是要解除旧有的不被信任的传统统治者而代之以新的杜会精英,但其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原因在于实施方案上的困难。吉姆贝尔指出,美国对德国的纲领太模糊,或者说太实际,这表明美国从未有过长久的打算,它是随着德国和外界的情况而变化的。(. Gimbel : The Artificial Revolution in Germany. A Case Study. i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76, No.1,1961.),尼特哈默认为:非纳粹化含有双重特性,一方面要解
3、除纳粹精英,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德国的非纳粹化法庭清除个别纳粹分子身上的污点,以重新起用他们,随着美国政策朝着经济重建倾向的偏转,美占区非纳粹化这方面的重要性也加强了。(Ian Turner: Denazification in the British Zone. Turner ed., Reconstruction in Post War Germany. Cambridge,1996. p.240241.,德国历史学家埃尔德曼认为非纳粹化是“一个宽严不等的人事清洗过程”。(联邦德国卡尔迪特里希埃尔德曼:德意志史卷四,下册。北京:商务印馆,1986,第176页。),2、“非纳粹化”政策的提出,1
4、944年4月28月颁布的英、美参谋长联合会议第551号指令中,即551。,波茨坦公报对“非纳粹化”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参见苏萨纳柯也夫等: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509页。),3、“非纳粹化”运动的阶段,纽伦堡审判所在地,庭审现场,2003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开始将100多万份有关纽伦堡审判的文件上网公布,使得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查阅到有关这次纳粹战犯大审判资料,以及希特勒第三帝国所犯下的罪行。哈佛法学院的哈里马丁教授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纽伦堡审判上网工程”。马丁认为,这些文件对于法律学者来讲很有用,与此同时,它们还能够提醒世界不要遗忘纳
5、粹大屠杀的恐怖。他不无担忧地说:“我看到了一个不好的趋势,有人想要将纳粹大屠杀抛到脑后,彻底忘记这段历史,就好像它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如果看了这些文件,大家就不会这么做了。”,4、“非纳粹化”的影响,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H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儆诫未来。”( PA施泰尼格尔:纽伦堡审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页。),埃尔德曼说:“不能把非纳粹化运动仅仅看成是失败,在清除民族社会主义期间,各民主党派获得机会发展壮大,并在乡、州和全国范围进入了政治领导地位。”(联邦德国卡尔迪特里希埃尔德曼:
6、德意志史卷四,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0页。),历史学家理查德埃文斯写道:截止到1948年,“西方同盟国检举、宣判和处决纳粹战犯的热情开始递减。抵制共产主义和进行冷战的新重点使人们对第三帝国的罪行和罪犯有了新的认识。”西方同盟国开始认为,“必须赋予德国西站区居民管理自己事务的责任,必须鼓励他们代表西方社会标准抵制来自东方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同盟国军事法庭开始放松行动。起诉德国战犯的任务渐渐移交给德国人自己,一般的司法审判也是一样。”(英马丁吉尔伯特:二十世纪世界史第二卷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6页。),非纳粹化是建设德国政治民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开端,
7、“是德国从未发生过的革命的替代品”。(A.J. Ryder: Twentieth Century Germany. From Bismarck to Brandt,. New York ,1973,.473.),二、美国“遏制”苏联政策与“冷战”的缘起,1、关于冷战兴起原因的研究,2、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的形成,美国研究美苏冷战的著名史学家约翰加迪斯认为:“遏制”苏联的概念早从40年代初起就在美国政要的头脑中徘徊。(John Gaddis,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4.),美国学者罗伯特达莱克在谈到
8、罗斯福对苏联也流露出担忧时写到:“显然,罗斯福与苏联人的关系是紧张的普遍关心的是俄国人离得越远越好。俄国人操纵保加利亚的问题看来使罗斯福一直感到厌恶,从罗斯福的一切言谈看,非常明显,他害怕共产党,他想尽一切努力去遏制苏联的力量当然不用战争手段。”(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1932一1945,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斯蒂芬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避免经济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外贸易
9、,但如果世界其他地区对基本工业实行国有化或者关闭其市场,美国就无法在海外竞争。”(斯蒂芬安布鲁斯:全球主义的兴起美国外交政策,19381980,纽约,1981,第16页。),伯恩斯、拉尔夫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都是十分显著前后一贯的。不论是哪个党当政,外交政策的基石都是遏制共产主义。至少在彬彬有礼的外交人士中是这样说的。它真正的目的可能更带有一点讽刺的味道。它显然包括保护美国在西欧的实业,扩展同自由世界中一切国家的贸易,以及维护美国在中东和亚洲与非洲垂死的帝国中的石油利益。”(爱德华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18页。),
10、威廉富布赖特写道: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威廉富布赖特:跛足巨人,纽约,1982,第4页。,哈罗德、福克纳指出,“美援总数的80%给了共产主义世界的周围国家”,以此“作为阻止共产主义渗透的工具”,“援助总额的浮动情况和东西方对抗的紧张程度有明显的巧合。”(见哈罗德、福克纳合著:近百年美国经济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15页。),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发给国务院的长电报 (554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战后 国际关系 变化 冷战 形成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