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课件.ppt
《批判性思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判性思维课件.ppt(18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未经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 亚里士多德,批判性思维,Socrates(470399B.C.),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需要进行探讨的知识,人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和挑战的。任何以往或现实的道德认识和行为都不是最高权威,人们可以而且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对它们进行审查。他看到历史和现实光辉的一面,但他知道历史和现实总是不如人的理想。去除了缺点才有可能完善,批判错误是对美好的追求。苏格拉底是一个批判者,他希望通过毫不留情的批评,刺激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刺激社会改善道德风尚。他大声宣布:“希腊城邦虽然伟大高贵,就像一匹骏马,但由于它庞大,所以容易
2、懒散迟钝,需要牛虻叮它、刺它,才能使它活跃起来。我想,神把我给予这个城邦就是让我做这样一只牛虻。”,以论证逻辑为工具,课程目的 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习惯 掌握分析、评估论证的方法 提高理解能力和论说水平计划学时 54学时学习技巧 课堂理解 多做作业 留心应用授课人简介 武宏志(1957- ),汉族,陕西榆林市人,逻辑学研究生学历。教授。学术方向为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和谬误。著有谬误研究等,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等发表论文百篇。Email: Tel: 2332395(H),第一章 导论,Introduction,批判性思维和论证逻辑: 是什么?为什么?,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 求真 思
3、想开放 分析性 系统性 自信 好奇性,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 解释 分析 评估 推论 说明 自我校准,普遍智力价值对思想和行为的质疑和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完成的。在其典范形式里,批判性思维以超越主题内容的普遍智力价值为基础。只要一个人对检核关于一个问题、难题或境遇的论证的质量感兴趣,那么,普遍智力标准就必定被用于思维。,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深度,广度,公正,论证逻辑(Logic of argument)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的“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新修辞学(new rhetoric)”和“论辩理论(argumentation theory
4、)”等相关内容的综合。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批判性思维作为对记忆和反刍老师或教科书所说的那种复制性的、低层次学习的矫正方法而出现。而且,西方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论证逻辑的温床。那时,美国到处盛行关于越战、妇女地位、民权等问题的辩论。学生们的抗议活动并不限于政治和社会主题。在大学里,学生们呼吁课程应与他们作为公民的需要相关联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非形式逻辑首先以逻辑新教科书的形式宣告自己的诞生。新教科书H.Kahane. Logic and contemporary rhetoric:the use of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1971.S.N.Thomas.Pr
5、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1973. M.Scriven.Reasoning.1976.,理论渊源Ch.Perelman and L.Olbrecht-Tyteca.New Rhetoric.1958.英文1968. Stephen Toulmin.The Uses of Argument.1958 C.L.Hamblin. Fallacies.1970. 这三个研究构成了非形式逻辑生长的理论土壤。佩雷尔曼将焦点从证明移到了论辩,强调听众的可接受性;图尔敏同样提出几何学逻辑学和论证的实际使用的分离,提出论证领域(argument field)的
6、概念;汉布林把独白改变为以“承诺”而非真命题为中心的对话。现在,论证逻辑不仅是一个活跃的学术领域,也是大学里一门越来越看好的课程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有40以上的大学以批判推理、 批判性思维、非形式推理、非形式逻辑、理由与论证、实用推理、实用逻辑、论辩、逻辑与辩证法等名义开设论证逻辑课程。,研究内容 论证逻辑包括表述论证的语言、论证的辨识、论证的本质、论证结构分析、论证形式(型式scheme)、论证评估、论证的运动、论证的建构、论证的一般规范和谬误。简言之,论证逻辑是研究论证分析、评估的标准和方法的科学。它也可简称为论证哲学。表达实际论证的自然语言 Ch.2. Ch.3. 作为辩
7、证过程的论证或论辩 Ch.2. Ch.9. Ch.10. 逻辑方法 Ch.6. Ch.7. Ch.8. 论证构造和评估技术 Ch.4. Ch.5. 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 Ch.1. Ch.11. 谬误理论 Ch.3. Ch.5. Ch.6-11. 修辞学分析 Ch.3. Ch.4-5. Ch.9.,研究的意义批判性思维者区分可靠的和不可靠的理由,并权衡证据,判断什么是合理的,进而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提出证据或理由支持一个观点或信念,就产生一个论证。分析该信念是否真的被证据或理由所支持的活动就是辨识论证、澄清论证和评估论证。所以,论证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有几乎相同的词汇。论证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讲授的核
8、心是,最一般地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他们理解论证和非论证的交流技能,以使他们成为能够辨别伪装的好论证的理性消费者。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人必须经过自我塑造才能担当起公民的角色。 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求。民主要求公民具备思想开放的批判性思维气质。问题解决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能引发新的或更好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有效力的思维方式。知识的真理性特质只有通过外在化的批判性检验才能获得。,第二章 论证的本性,Nature of Argument,论证: 社会的、辩证的、语用的言语交际行为,对话的概
9、念和构成对话是双方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进行一系列来回传递讯息的互动的交际过程。它的基本单元是讯息。在对话中,一个讯息是一个移动或包括信息片段(即命题)的言语行为。一个讯息可以是一个断言,一个问题,或对一个行动的请求。对话的概念包括7个要件: 1. 有两个参与者(a和b),而且每一个都有一个包括命题集的承诺集。命题集也可能表征参与者的内在知识或策略。2. a发送讯息(Ma)给b3. b接受讯息Ma并且发送讯息Mb返回给a4. b理解该讯息,他所回送的Mb基于b所具有的内在知识或策略5. b所发送的讯息Mb受到他所接收到的Ma的影响 6. 较长的对话一般包括具有某种顺序的讯息序列7. 讯息序列必定向
10、某个最终的阶段或目标移动,对话游戏游戏首先得有两个玩家或对手。其次,要有一套玩的规则(如轮换击球、发球、出界、违例、犯规等)。第三,关于输赢的规则。第四,游戏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当然,要使游戏能正常地开始并进行下去,双方必须接受规则。从语用分析来看,对话有一个游戏的结构。像许多游戏一样,对话可能包括冲突、争辩以及争夺胜利。对话满足游戏的这些特征。对话当然是两个人或团体参加; 对话有其普遍认可的规则,比如,轮换说话、主张者负有举证责任等; 对话也有其决定输赢的规则,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当一方陷于矛盾或 粗暴无礼时,对话就结束了,当然也就有一方输了; 对话的参与者有自己的目标,比如在谈判对
11、话中,参与者的目标是获益最大化,而在批判性讨论这种对话中,对话者的目标是使另一团体信服。 同样,无论何种对话要进行下去,参与双方必须接受特定对话类型的规则。,现实对话的组成1.参与者。一般有两个参与者,称作提议者(辩护者、支持者)和回应者(反应者、应答者)。一个对话可能有任意数量的参与者,但本质上,一个对话可归约为两个主要的参与者,即正方和反方。2.移动。参与者必须以一种移动配对的序列轮换做出移动。正规情况下,这些移动或者是一个提问,或者是采取断言的形式对一个提问的回答。3.承诺。参与者承诺的总汇。一个承诺集就像一个知识库或人工智能的数据库。在移动中,命题可以插入参与者的承诺集或从其中删除。4
12、.程序规则。规则规定哪个移动被要求、被允许或被禁止。在理想情况下,这些规则应在开始阶段或先于对话序列的初始阶段就被确立或认同。包括措辞规则,对话规则,承诺规则和策略规则。5.对话目标。对话必定有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成功的标准,以便按照这些规则,特殊类型的移动序列算作对话的成功点或解决 。,Douglas Walton 1999,对话的6种基本类型,论证的定义Argument 在英语的通俗用法中,往往指两个人之间的、常常会伴随着紧张气氛和情绪的争论或争吵。汉语中,论证一词则无此否定性含义。 论证是批判性对话。 论证为某个主张提供理由。 论证是用于打消人们对某一主张的怀疑的。论证可从三个层面来研究:逻
13、辑学 研究作为产品(product)的论证,即主张和理由的陈述集; 辩证法 研究作为程序(procedure)的论证,即在质疑和释疑的互动过程中依据规则履行论证责任;修辞学 研究作为过程的论证(process) ,即说服听众的过程。综合起来得到一个论证的定义:论证是一个团体为打消另一团体对某一主张的可接受性的现实的或潜在的怀疑而提出理由的过程以及该过程的产品。,作为言语行为的论证言语行为论人们的一个言语行为,不仅是在说事,而且也是在做事。当说话者S在语境C中对听话者H说出一个话语U时,S同时实施了四种行为:发话行为说出一串话语;命题行为该话语包含的指称与陈述;行事行为(语旨行为)做出陈述、断定
14、、声明、疑问、命令、许诺等;语效行为行事行为对听话者在思想、信念、行动上产生的某种效果。完成断言、肯定、陈述、许诺等这些语旨行为,需要遵守四个条件:A. 命题内容条件:即要有某一命题P;B. 预备性条件:(1)S有证据显示P的真实性,(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H知道P;C. 真诚性条件:S相信P;D. 实质性条件:断言被看作对P表达一个现实事态这一结果的承认,论证是一种言语行为作为行事(语旨)行为,论证是逻辑地相联结的断言。在正规情形中,S提出一个主张,也提出S认为对该主张予以知识性支持的其它断言。最简单的正规论证必须包含两个断言(即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和论证的指示词。句子层面上的言语行
15、为是基础的言语行为,而论证是复合的言语行为。论证的言语行为功能最好从语篇而不是句子的层面上加以理解。首先,陈述、请求、许诺等言语行为,用一个单句可能就够了,但论证需要一个以上的话语来完成。其次,形成论证的话语有局部的和总体的交际功能。组成论证的每一话语单句有自身的交际功能,而所有话语组合起来又具有论证的交际功能。例如,论证中的某一话语或许是陈述,疑问或建议(在实践论证或建议性论证中),但不管何种论证,其总体交际功能或意图,都是消疑或说服。第三,论证的言语行为是一个群体,它无法自立,必须通过某种途径与它所维护的论点联系起来。而其他言语行为,如许诺、陈述、请求就不一定需要这种特殊,论证的言语行为条
16、件用P代表前提或前提集,而C代表结论并假设论证中的单个推论,我们对论证活动的正规的行事(语旨)行为列出如下条件:A. 命题内容条件包含于话语U中的话语P和C,能被适当地分析为被断定的命题。B. 预备性条件1. S相信H并不完全接受C(即并不将C视为显然真的)。2. S相信H接受或将要接受P。3. S相信H会接受P为C提供充分的逻辑支持。C. 诚实性条件1. S相信P在认识上是可接受的。2. S相信P对于C是充分的逻辑支持。D. 实质性条件S说出话语U的企图是使H确信,以P为理由,C在认识上是可接受的,论证的社会性、辩证性和语用性论证的社会性:由于言语行为往往表现为交际行为,论证也就是两个或更多
17、的语言使用者之间的言语交际过程;这完全不同于将论证作为单一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展示行为来对待。 论证的辩证性:“辩证”取古希腊“辩证”之意义,即对话和批判。论证是批判性对话或讨论。论证是一种使人信服的批判性手段,而不仅仅作为劝诱人的手段。在论证过程中,论证者将每一个论据都看作是批判讨论的一部分在批判性讨论中,争议不是被简单地中止,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消除对方的疑惑,使论证为其所接受。论证的语用性:论证涉及了说话者、听话者以及言语的效果等 , 因此它就属于语用学范畴。一个论证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 , 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支持力是否达到某种语境中的充分性标准 。 一个言语交际过程的完成,准确、 成功的传达
18、与理解至关重要 , 而理解不仅涉及到言语的字面意义,更与其语用意义密切相关。论证的理解、分析和评估都需考虑语用因素。,论证的类型论叙述式和对话式论证:叙述式论证表面上是一种独白, 只直接涉及一个说话者或写作者。它是单向而连贯的说话方式。叙述式论证有书面的与口语的,其中最典型的是演讲和论文。书面论证没有在场的现实听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论证完全是作者的任意独白。对话式论证是最古老的论证类型。对话式论证的典型形式是辩论。 事实论证、价值论证和实践论证:在事实论证中,正方坚持某事存在,而反方则认为它不存在。对价值评判的恰当性与否的论证,或对事物对象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倾向性的论证,称为价值论证。价值可能
19、是政策的先兆。一个价值被赞成或拒绝的程度将决定我们是形成一个私人政策,还是形成一个公共政策。意图改变某些事情或是阻止某些事情的变化的论证,被称为实践论证,或称为建议性论证,它常采用的形式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合情论证:演绎是运用普遍原理 、 原则来说明特殊事实的合理性。归纳是用特殊事实来说明较普遍性命题的合理性。合情论证(plausible argument) 是用正常、正规或典范情形说明一般或特殊的合理性 。,语言的意义:解释和澄清,第三章 论证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Argument,语词意义的多重性1.理性意义:也称认知意义或外延
20、意义。这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成为标准意义。但语词可以多义。2.内蕴意义:附加在理性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年龄、社会、时代、国家的不同而不同。3.风格意义: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意义,即由于使用场合不同词语在交际中表达出的不同意义。 4.情感意义:讲话者、作者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独立的意义,它通过理性意义、内蕴意义、风格意义,或者借助语调或感叹词等手段才能表现出来。 5.联想意义:这是能引起听众联想的意义,即一个语词的使用使人们联想到别的事情。6.搭配意义:有些语词(主要是同义词),尽管有共同的基本意义,但搭配能力不同,因而其意义也有
21、所区别。这也就是适合于用在某一个语境中的意义。7.主题意义:组织信息的方式(语序、强调手段)所传递的意义。,话语意义的多重性1.命题:即抽象语句的意义,描述事态,大致相当于语句的“含义”或理性意义。不同的语句可以描述相同的事态,因而具有相同的含义或命题。而同一个语句可以描述不同的事态,因此具有多重含义或命题。2.语句:抽象语句或语句的理性意义可以附加一种命题态度,比如断定、命令和疑问,即对命题所描述的事态的态度,这样,命题就成为语句。 3.话语:给语句加上一种副语言成分,它就成为话语,话语的意义称为“意谓”。这时,命题态度上又附加了某种思想感情。声调这种副语言成分,可以表达意谓。4.交际语境中
22、的话语:说话者相应于交际语境的思想感情,即说话者对语境中的因素的认识和说话者遵守交际规则(即合作准则)的意愿。这种话语的意义可称为“意思” 合作准则:量准则 尽可能多地提供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不要提供多于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质准则 不要说你信以为假的话;不要说你缺乏充分根据的话。关系准则 所说的话必须是和谈话目的有关的。方式准则 避免表达的模糊性;避免歧义;话语应简短;话语应是有序的。遵守和违法准则和得出“意思”有关。以下是一些例子,根据关系准则得出意思:A可能在文学院有女朋友 甲:a好像这些日子没有女朋友;乙:近来他常往文学院宿舍跑 根据(违反)关系准则得出意思:甲的话语是失礼的 甲对乙
23、说:“小a那个龟孙子”。乙:“今天的天气好热耶!” 根据量准则得出意思:B在哲学方面一无是处 “尊敬的先生,B先生的英语是很好的,并且他一直准时听我的指导课” 根据质准则得出意思:你是我的骄傲和安慰 一男对一女说:“你是我咖啡中的奶油” 根据(违反)方式准则得出意思(冗长):唱得很糟 甲唱了一首卡拉OK,“走西口”;乙没有说“甲唱了走西口”,而说:“甲发出了一组符合走西口这支歌曲的声音”。 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情有可原,理无可恕;理无可恕,情有可原,歧义 一个语言表达具有一种以上可能的解释或意义 。同形异义词(equivocation),即书写和说话时形式完全一样,但有不同语义的词或短语。1.
24、标准歧义 一个语词有两个或以上的标准意义(词典意义)。2.语用歧义 一个语词在具体使用情景中具有的不同意义。在使用一个语词时,究竟包括使用多重意义之中的哪些,可能造成歧义。例,“传统的”是否有附加的联想意义不同学科中使用的同一语词可能意义不同。例,“逻辑” 歧义结构(ambiguity) ,对一个结构有不止一种解释。“女子理发店”,可以理解为“专给女性理发的”理发店,也可理解为“理发师全部为女性的”理发店。“老师今天没有迟到”,如果仅从命题意义来看,它只是描述了一种关于老师的事态;但如果考虑到副语言成分形成的意义,比如重音落在“今天”上,那么该句的意思就成了:老师今天没有迟到(是个例外),其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批判性 思维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