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全国I卷)语文.doc
《2019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全国I卷)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全国I卷)语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9 年高考终极预测卷语文 (全国 I 卷 ) 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共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 ,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 ,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 ,二分阴阳 ,三为天、地、人 ,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 ,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
2、、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 ,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 :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 ,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 ,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 ,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規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 ,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 ,但都有一个中心 ,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 ,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 ,五体变化 ,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西 ,结构章法 ,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 ,多姿多彩 ;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
3、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 ,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 ,近一百年来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 ,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 ,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 始 ,就有人过 度 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 ,一直倡 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 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 ?笔者认为 ,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 ,它主要是一种 “ 以形表意 ” 的文字 ,集形、音、义
4、三位一体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 ,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 ,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 ,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 ,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 谁取代谁的问题 ,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 ,相互学习、借鉴 ,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 中庸讲的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悖 ”, 论语 子路讲的 “ 君子和而不同 ” 。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 (3 分 )( )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 ,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 ,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 ,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 ,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 ,然后以 “ 汉字文化 ” 为例 ,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 ,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
6、的一些错误认识 ,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 ,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如果认清了本 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 ,就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 ,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 ,但都有一个中心 ,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 ,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共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6
7、 题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 ,铜锣清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 ,咣 ,咣 ,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 ,耍把戏的来了。羊凹岭的人把耍杂技唤作 耍 把戏。 2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宽大的棉袄随了胳膊的摆动 ,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 ,裤子却短 ,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 ,额上冒着汗 ,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 ,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 ,已经厩了棉袄棉裤 ,光着脊背 ,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 ,钻火圈 ,骑单车 ,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 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
8、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下 ,另一头的尖刀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霹雳啪擦 ,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 ,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 ,伸开着两臂 ,一步一步转着走得缓慢 ,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胀得紫红黑亮 ,眼睛瞪得溜圆 ,眼珠子快要蹦了出来般 ,凸出了眼眶 ,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 ,弯曲 终于 ,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 ,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 ,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们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 ,顺出一口气 ,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孩子 ,黑黑瘦瘦的 ,还
9、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 ,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 ,等姓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 ,他忽地瘪了下去 ,吓得娃娃手一弹 ,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 ,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 ,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羊凹岭人看要把戏 ,都是给一点粮食。 那孩子见了门 ,不进去 ,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 ,就会拿出两个馒头 ,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 ,或者是 ,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 ,反正是 ,家里有啥 ,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 ,就不敲了 ,鞠一下躬 ,翻过铜锣 ,接了粮食。出了门 ,他把钢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
10、子里。 走到二豁子门口时 ,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 ,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 ,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 ,凭着二豁子的性格 ,她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 ,还能有什么 ?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 ,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 ,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的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 ,站在当门口 ,脸上 就黑下一层 ,撅着嘴 ,不耐烦地摆着手 ,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 ,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 ,就有点可笑。你要给我当儿子 ,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11、。 那孩子不说话 ,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 ,都说留下吧 ,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 ,笑笑 ,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 ,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 ,也倔强 ,好像是 ,还有点忧郁。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 ,做地娃多好 ,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 ,咣地一声 ,响亮 ,突兀 ,也寒凉 ,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多嗦 ,还没回过神来 ,那孩子缓缓地说 ,我不是讨饭的。说着 ,一手提着铜锣 ,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 ,走
12、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 ,木槌撞在钢锣上的声音 ,当当当 ,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 ,细碎 ,纷乱。 这娃 ,脾气还挺大嗤 ,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 ,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 ,人们瞪着二豁子 ,不明白她好好的 ,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 ,抽出五角钱 ,用手绢包好 ,又塞到腰里 ,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 ,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 ,抬头看天 ,讪讪地 ,天要变了 ,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 ,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 ,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 ,那孩子提
13、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 ,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 ,又温暖。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 ,演完后则微笑地 向人们鞠躬致意 ,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 ,前后对比鲜明 ,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 “ 裤子却短 ,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 ”, 二豁子 “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 ” 等描写 ,用笔精省 ,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3 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 ,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 ,以免自讨没趣
14、等情节 ,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 ,人们与人为善。 D.“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 ,轻 ,而且柔 ” 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 :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 ,但 是否收养这个孩子 ,她内心还是犹豫。 5.小说多处描写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 敲铜锣 ” 的情景 ,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5 分 ) 6.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 ,却达到了独到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分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共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书店减少并非一时一地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 ,即便是全民阅读率高的国家
15、,人文学术类的实体书店数量减少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 以伦敦为例 ,查令十字街的旧书店已屈指可数 ” 。 就实体书店而言 ,近两年增长较快的是机场书店和超市书店。其中 ,机场书店以职场人士为主要阅读群体 ,类型小说、经管励志、旅游历史有很好的销量 ,而生活、育儿、家教类图书 ,则在超市书店有比较好的表现。与实体书店相比 ,网络书店具备的优势是折扣销售、海量库存以及依靠物流几乎可以抵达全国任何地方的营销网络 ,且几乎不需要租金成本。现实生活中 ,进行实体书籍陈列的书店几乎没有办法媲美其品类和销售网。但实体书店也有自己的优势 ,如专业化的选书眼光、让读者有 “ 遇见一本好书 ” 的体验感、 “
16、文化空间 ” 的概念和富有特色的沙龙活动等 ,“ 互联网的 诞生在给传统书业以致命打击的同时 ,也创造了最有力的改革启示。面对变化 ,最有力的回应就是拥抱变化 ” 。 (选自光明日报 2017 年 12 月 1 日 ,有删改 ) 材料二 (注:码洋是指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 4 材料三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共享书店的应运而生不失为一件好事。它使得全民阅读由买书到借书、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逐渐成为可能 ,书店正变成参与者的自家书房。这种运营模式有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阅读、亲近书香 ,有助于降低广大读者的读书成本 ,有助于读者因 “ 抱团 ”“ 共享 ” 而愈益提
17、升阅读的兴趣与成效。 书店尝试走 “ 共享 ” 发展道路令人欣喜 ,不过 ,需要提醒的是 ,这一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把 “ 双刃剑 ”, 经营得当可以锦上添花 ,稍有不慎也可能导致雪上加霜。共享书店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经营思路。选择走 “ 共享 ” 模式的书店经营者 ,需要 找准自身的盈利机会 ,并且最好能够因时、因地制宜 ,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瞄准线下、线上做文章 ,将纸质书、电子书共享结合起来 ,不寄望一鸣惊人 ,唯寻求着眼长远、步步为营 ,以平和的经营心态与实实在在的行动 ,助力共享书店在新经济时代走出一路风光。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 年 12 月 21 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终极 预测 语文 全国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