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历史之迷的探究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ppt
《第五章 人类历史之迷的探究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人类历史之迷的探究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ppt(1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五章 人类历史之迷的探究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为第一性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为第一性,主观唯心史观,客观唯心史观,分析:三国演义中 开篇:“凡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结语:“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4、关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存在以社会存在 为物质基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2、而变化,案例1、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埋儿,案例2、新新人类、野蛮女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1、没有揭示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社会的经济根源 2、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群众的 历史活动及其意义,三、唯物史观是观察社会历史 的科学方法,四、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特征 1、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2、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规律制约着人的活动,使人 的活动
3、具有客观的历史的性质 *社会规律又贯穿着主观因素的作用, 使历史进程具有主体的人的性质,思考:割裂两者关系会导致什么结果?,唯意志论,历史宿命论,3、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第二节 人类社会生成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一、地理环境 1、含义: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 的总和。2、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影响经济发展 *影响生活质量 *提供活动场所,案例1: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的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特征?,案例2: “沙漠天堂”科威特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案例3: 地理环境对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3、批驳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
4、境决定论 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理、气质,民族的 精神风貌,国家的政治制度也都是由 地理环境决定的。,*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决定因素,1、自然环境的开发还依赖于 生产力的水平2、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制度,案例:四大文明古国走向衰落资源贫乏的日本在现代的飞速发展,重要案例分析1: 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地理环境作用的原理来分析中国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意义。,重要案例分析2: 公共卫生环境恶劣引发SARS病毒传染的思考。,无极对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破坏,二、人口因素 1、含义:指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素质(身体的和文化的)及其变化规律 2、作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
5、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案例1:年龄结构问题 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考验。1.4亿,案例2:人口素质问题 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问题与计划生育,案例3:人口性别比例问题 性别比例失衡与拐卖妇女儿童,3、批驳人口决定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 人口的增长高于物质资料的增长 由战争和瘟疫来减少人口*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重要案例: 提高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自然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三、生产方式,1、含义: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2、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
6、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3、批驳“经济决定论”,经济决定论认为经济因素是决定 人类历史进程的唯一因素,全部历史 不过是经济自发发挥作用的经济史。,讨论: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第三 节 交往的发展及其经济全球化,一、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一、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交往的规定 (1)交往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2)交往具有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性质 (3)交往是变化发展的 (4)交往具有构成社会基础的性质 (5)交往具有层次性 (6)交往的具体形式具有多样性,2、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交往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所特有相互往来关
7、系存在方式的活动方式,包括人们之间物质和精神的交流和沟通。,3、交往对社会 发展的作用,(1)交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交往有利于科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4、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理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1)交往理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 (2)交往理论是我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根据 (3)交往理论也是我们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指导思想。,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马克思虽没有提出全球化概念,但有世界历史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为了说清“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概念并着意加以界说。,在马克思看
8、来,世界历史理论包括: 1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客观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社会历史水平; 2世界历史诞生的标志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准在于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 3世界历史分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 4世界历史的分析单元是世界而非民族和国家;5世界历史的价值取向是无产阶级;,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生产要素跨国流通和配置的客观趋势,是指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增加趋势;,是指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流动的加剧,2、经济全球化的 表 现,生
9、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主要特点),3、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2)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1)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根本原因) (2)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微观基础 (3)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 (4)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及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
10、织和法律框架,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A)积极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意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政治意义),B)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影响不同,A)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最早的和主要的推动者,因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B)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严重挑战。,6、 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11、和对策,(1)态度,A)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 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关键是审时度势,趋利避害。,B)经济全球化应是“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2)对 策,A)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B)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制和化解能力,以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7 正确认识反全球化浪潮,(1)反全球化的原因,1)根本原因: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2)直接原因:,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12、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不利,B、全球化损害了发达国家一部分人的利益,(2)怎么办,1)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各国需要建立“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 全球化 3)发展中国家要趋力避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辨析题:,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它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发达国家成了经济全球化
13、的最大的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是看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待,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应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加快发展自己,第五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本质,一、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一、 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往的社会本质说 神学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 自然主义历史观马克思的社会本质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实践是决定社会本质的三大根源:人与自然的关系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2)实践构成了生活社会的基本领域: 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论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1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 出版社,1995年,第56页。,二、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1、社会历史发展与自然历史发展的一致性表现在: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它是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特殊的复杂的物质体系。 (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所支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1、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
15、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和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它在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中才表现出规律性,所以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2、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之中。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3、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第六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
16、生产关系的统一。,(一) 生产力的构成:1、生产力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 参与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和技术的要素的总和。2、生产力的构成: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3、先进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相对于落后生产力而言,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空间性特征的概念,注意理解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要素。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二) 生产关系的构成: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1、纵向划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2、横向划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
17、消费关系,国 家,(一)社会政治结构的含义: 亦称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是一定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关系的总和。(二) 社会政治结构的要素:1、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管理体制2、政治法律设施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部门等3、政治组织与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社团组织等,三)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政权 1、国家的本质: 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 的暴力机构。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本质上代表统治阶级意志,服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统治阶级借助于国家镇压和剥削被 压迫阶级。,2、国家的职能
18、由国家本质决定的国家职能一般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国家的对内职能有三个方面,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管理社会公共 事务的社会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组织军队,防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保护国家利益。此外,国家还不断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一、文化的内涵 1、中西方对文化的传统理解:教化与人化 2、广义的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狭义的文化:社会形态精神产品以及与之相应的着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二、文化的社会功能从社会结构角度看:文化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从社会进步角度看:文化具有承载和传递文明的功能;从认识角度看:
19、文化具有认知功能;从育人角度看:文化具有教化功能。,背景资料:文化人类学 人类是在文化的创造中体现自己的本质。,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斯宾格勒1918年西方的没落,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形态,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就象生物体一样,都要经历青年、壮年以至衰退灭亡期,文明是最后的阶段。,案例1:文化对政治的影响 1、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哈佛大学教授,国际政治研究专家。 主要观点:国际冲突不再是由经济和意识形态原因,而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冲突将成为全球未来战争的导火线。基督教与儒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最为明显。,案例2、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索尼开拓创新 价值观念:日本松下
20、幸之助:如果公司没有把促进社会繁荣当作目标,而只是为了赚钱而经营那就毫无意义。 行为模式:IBM对销售人员的仪态言行严格要求,未训练的销售人员不得过早为顾客服务。,重要案例分析: 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北大教授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张颐武一番惊人语招来“花痴”之讥,孔子(公元前55l-公元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人类 历史 探究 第一节 社会 历史观 及其 基本 问题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