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案.doc
《《医学伦理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伦理学》教案.doc(19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医学伦理学教案 任课教师: 孙巧玲 技术职务: 讲师 所教对象: 2015 级 临床 5、 7 班 学生 任教时间: 2015 年下期 2 前言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 医学发展 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伦理学 或称 道德哲学 ,是对道德的哲学研究。道德是关于人类行为是非善恶的信念和价值,体现在关于人类行为的规则或准则中。伦理学是对道德的哲学反思,对人类行为的规则或准则进行分析,提供论证,以解
2、决在新的境遇中不同价值冲突引起 的道德难题。 医学伦理学来源于医疗工作中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质。病人求医时一般要依赖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常常不能判断医疗的质量;病人常要把自己的一些隐私告诉医务人员,这意味着病人要信任医务人员。这就给医务人员带来一种特殊的道德义务: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相应的行动使自己值得和保持住病人的信任。 所以,刻划医患关系基本性质的是信托模型:信托关系基于病人对医务人员的特殊信任,信任后者出于正义和良心会真诚地把前者利益放在首位。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医学伦理学的最早文献,其要旨是医生应根据自己的“ 能力和判断 ” 采取有利于病人的措施,保持病人的秘密。
3、 3 世界医学联合会通过的两个伦理学法典,即 1948 年的 日内瓦宣言 和 1949 年的医学伦理学法典,都发展了 希波克拉底 誓言的精神,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要首先关心、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 题,医务人员应无例外地保守病人的秘密,对同事如兄弟,坚持医业的光荣而崇高的传统。 公元一世纪,古印度吠陀经和公元七世纪希伯来的阿萨夫誓言对医生也都提出类似的要求。公元七世纪中国 孙思邈 在大医精诚一文中也写有医者行为的准则,如“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 等等。 中世纪 的西方天主教学者从基
4、督教神学伦理学的观点探讨医学伦理学,提出了双重效应学说,即一个行动可以引起有意的、直接的效应和无意的、间接的效应;如果不是有意的话,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容忍一个行动带来的间接的坏效应。新教学者的观点非常接近天主教的观点,但他们强调应让病人知情,并就自己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 非宗教的医学伦理学是在 洛克 、杰弗逊和人权法案等的思想传统上发展起来的。 1940 年的纽伦堡法典是这种传统的体现,该法典放弃了受试者由研究人员保护的旧观念,代之以受试者具有自我决定权,从而要求做到知情同意的新观念。但到了 20 世纪末,又有要求回到希波克拉底传统的趋向,认为病人的自主权不是绝对的,一切应以病人4 利益为转移。
5、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包含了原来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所没有的尊重病人价值和权利等的内容。 所有过去的医学伦理学的文献一般都含 有美德论和义务论两个内容。美德论讨论有道德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哪些美德、哪些品质。许多文献都认为医生应具有仁爱、同情、耐心、细心、谦虚、谨慎、无私、无畏、诚实、正派等美德。义务论讨论医务人员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现代医学 伦理学则有两个新的方面:其一,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已经从医生与病人间一对一的私人关系发展为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性事业。作为一种社会性事业,就要考虑收益 和负担的分配以及分配是否公正的问题,尤其是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和尽可能利用
6、这些资源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佳医疗服务等涉及卫生政策、体制和发展战略问题。这构成了医学伦理学一个新的内容,即公益论。其二,以往的医学伦理学提出的医生的道德义务,或道德价值和信念都是绝对的,是一种 “ 至上命令 ” ,因为它们的权威被认为来自神圣的宗教经典,或来自不朽的医圣。因此, 不管是以法典还是案例体现的这些规范或价值无条件地适用于一切情况 。 但由于 生物医 学 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医疗费用的飞涨,以及价值的多元化,现代医学伦理学更多地涉及病人、医 务人员与社会价值的交叉或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伦5 理学难题。例如古代中、西医学的传统都不允许堕胎术,但妇女要求在生育问题上行使自主权,以及
7、人口爆增引起的节制生育的社会需要,对上述传统价值提出了挑战。在应孕妇要求实施人工流产术时又要考虑手术对她健康的影响以及胎儿的地位。医学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道义论和后果论。道义论认为行动的是非善恶决定于行为的性质,而不决定于其后果。如某些医生认为应把病情严重的真相告诉临终病人,而不管可能引起的后果,因为 “ 隐瞒 ” 、 “ 说假话 ” 或 “ 欺骗 ” 这种行动本身是不应该的。又如认为医疗卫生是福利 事业,不应成为商品而进入市场机制,这也是一种道义论论证。反之,后果论则认为行动的是非善恶决定于行为的后果,并不决定于其性质。如有的医生认为不应把病情严重的真相告诉临终病人,因为这会引起消极的后果。
8、后果论要求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作出选择,最大限度地增进病人的利益,把代价和危机减少到最小程度。道义论和后果论在医学伦理学中都十分重要,但同时又都不完善。 基本的伦理学原则 : 在医学伦理学中有三个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病人利益第一、尊重病人、公正。 病人利益第一这个原则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在主观上、动机上,而且在客观上 、行动效果上对病人确有助益,又不伤害病人,即有义务不去有意地或因疏忽大意而伤害病人。 6 但医疗行动难免会给病人或第三者带来有害的后果,对此可以援用双重效应原则作为这种医疗行动的依据。即这些有害的后果不是直接的有意的效应,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但无法避免的效应。如化学疗法可抑制肿瘤 (直接
9、的有意的有利效应 ),但有副作用 (间接的可预见的不利效应 )。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起着家长一样的作用,这称为医学家长主义。坚持家长主义的理由是病人不懂医学,患病后身心处于软弱地位,不能作出合乎理性的决定,为了病人利益,应由 医务人员代替病人作出决定。 为了病人自身的利益而对病人的行动加以干涉,这是家长主义的干涉。如果病人的行动危害他人或社会,医务人员更应加以干涉,这是非家长主义的干涉。 尊重病人首先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利 (有权利就关于自己的医疗问题作出决定 )。但有些病人由于年幼、无知、智力低下、精神不正常等,降低或缺乏了自主作出合理决定的能力,这是医务人员应加以干涉,以便保护病人不受他们
10、自己行动造成的伤害。这种家长主义的干涉是正当的。 尊重病人或受试者的自主权利这一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或研究人员在试验或实验前取得 前者的知情同意。受试者在作出接受实验的决定前,应知道实验的性质、持续时间和目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发生的不方便和危害,以及对他的健康和个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7 公正的形式原则指在形式上要求对在有关方面相同的人要同样对待,对在有关方面不同的人应该不同对待。这些有关方面可以是个人的需要、能力、已经取得的成就,或已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对社会可能作出的潜在贡献等。公正原则在讨论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时十分重要。 医学伦理学经常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这在
11、规定医疗范围和医务人员的义务中起 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 所下的健康定义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许多人认为这个定义过于宽泛,会使医疗卫生的范围过大,社会不胜负担。较窄的健康定义仅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良好,或仅限于身体上的良好。 医患关系涉及医学伦理学许多基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病人的权利和医生的义务问题。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强调医务人员所做的一切必须有利于病人,而不管病人的愿望如何,这是家长主义模型。后来在 西方,随着 民权 运动的发展,更强调尊重病人的意见,这是自主模型。现在正在设法把二者统一起来。 人工授精 、体外受精、代理母亲等生殖技术给人类提供了非自然的生殖方式,引起一系列概念
12、、伦理学和法律问题。比如人工授精把有第三者参与的合子引入婚姻关系,是否会破 坏家庭的基础?供体精子人工授精育成的孩子具有什么法律地位?供精是否应该检查、限制次数、保密和商业化?对人类胚胎的研究应否控制?是否应该禁止在产前进 行性别选择?这些问题8 的讨论往往要求在政策和法律上作出相应的决 。 避孕、 人工流产 和绝育等也是使恋爱、性交与生殖生育分离的技术,因此遭到宗教或非宗教权威的反对。另一方面,对 智力 严重低下者以及严重的精神病人是否应该实行强制绝育,也是一个争论不 休的问题。这是一个至今使医务人员感到为难的问题 。产前诊断、遗传学检查,遗传学筛选、遗传咨询、基因治疗、基因工程 等技术有利
13、于人们及早发现遗传性疾病,但这些技术引起了这种检查和筛选是否可以强制进行、是否应该限制严重 遗传病 患者的婚育、遗传信息是否应该保密 、遗传咨询服务是否应该免费,以及这些技术带来的利害得失如何权衡等伦理问题,应用遗传学技术减少遗传病患者的人数、改进人口质量 又如何在目的和方式上与 纳粹德国 提倡的所谓优生运动相区别?由于生命维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务人员可以使不可逆昏迷的脑死亡病人和 持续性植物状态 的人继续维持其生物学生命,但他们永远失去了意识和运动能力 。这使得人们感到有必要重新考虑死亡概念和重新给死亡下定义的问题。 安乐死的伦理学问题是医学伦理学讨论得最活跃和争论得最激烈的一个问题。目前
14、,自愿的被动安乐死,即根据临终病人的要求不给他或撤除治疗,已为许多国家的法律所承认,无行为能力的病人也可由代理人作出决定。分歧较大的是主动安乐死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结束 病人生命的主动行动与不给、撤除治疗的被动行动之间是否有性质区别,尚9 有不同意见。在主动安乐死的情况下,死亡的原因是疾病,还是行动,以及采取行动的人是出乎善意,还是出乎恶意,这也难以断定。卫生政策中最有争论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是否应该让医疗卫生社会化,如应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还是让医疗卫生商品化,还是采取某种混合折衷的方式。 医学伦理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述 医学伦理学( medical
15、 ethics)是研究医学道德的一门科学。医学道德与医学相伴而生、共同发展,两者都 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因此,医学生在学习医学、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应该同时重视培养和提高医学道德水平,以便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含义、对象和内容 1、医学伦理学的含义 人们曾经给医学伦理学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 1803 年,英国著名医生、哲学家托马斯帕茨瓦尔( Thomas Percival, 1740 1804 年)首次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并首次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概念。虽然他没有正面的给下定义,但从有关的材料可以分析出他对医学伦理学概念的理解。他认为:“职业伦理 学是人
16、性的知识与广泛的道德责任之间的综合。”“医学伦理学的一般体系是使无论是官方正式的行为还是医学领域之间相互的交往都受文雅和正直原则所指导。”这种观点在 19 世纪被广泛接受。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药理学教授川塞里克( Chauncey Leake)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帕茨瓦尔10 对医学伦理学这个名词使用不当它仅指来自于职业中的、用来管理职业中各成员彼此交往的成规、礼节但真正的伦理学与成规、礼节不同,而应从哲学的角度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医学伦理学是基于伦理学理论并用之来处理医患之 间、医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医学伦理学权威克劳色( K.D.C
17、louser)对医学伦理学的理解与里克的观点并无本质区别,他在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第一版中提出,医学道德与一般的日常道德没有区别,含有与一般道德相同的规则。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医学伦理学界多数学者认为: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它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道德原则来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因此,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 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医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研究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研究整个医学领域中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一切问题。 2、
18、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学领域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1)医德现象 它包括医德的意 医德现象是指医学领域中人们道德关系的具体体现。 识现象、活动现象和规范现象。医德意识现象是指在医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医德活动的各种具体善恶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医德活动现象是指在医德意识支配下围绕善恶所进行的,可以用善恶标准评 价的医学团体和医务人员个体行为的11 实际表现医德规范现象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 2)医德关系 医德关系是指由经济关系所决定、派生在医学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医学伦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四种
19、医德关系: 医务人员与病人(包括病人的家属)的关系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最大量的、首要的关系。因此,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研究对象。 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医护与医技人员、医技人员与 医技人员以及医护技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因此,医学伦理学把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医疗和预防活动不仅关系着患者及家属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利益。因此,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就必然成为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
20、用,在医学中出现了许多道德难题。因此,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医学伦理学的一个研究对象。 3、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四部 分组成。 ( 1)医德的基本理论 包括医德的产生、发展规律;医德的本质、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医德的演变及其理论基础;医德与医学科学、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等。 12 ( 2)医德的规范体系 包括医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医德规范和医德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医德的规范体系。其中医德规范又包括基本的医德规范、不同领域(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的医德规范、不同科室的具体医德规范等。 ( 3)医德的基本实践 它包括医德教育、医德
21、评价、医德修养等。 ( 4)医德难题 指在实现新的道德观念和实施新技术中产生的难以 解决的伦理问题。 医学伦理学以上四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贯通,构成独特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模式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医学伦理学与医学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含义 医学模式是指人们的医学观和医学思维方式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结构。它的核心是医学观包括人体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预防观和医学教育观,还包含根据医学观建立的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的体制,它是对医学发展各个阶段的医学科学认识和医疗卫生工作特点的集中概括。 (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医务 人员要把
22、健康和疾病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必须站在医学事业总体的高度,认识自己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2、医务人员不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病,而且要千方百计救人,不但要会一般治疗,还应学会心理治疗; 3、医务人员要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13 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已经从“没有疾病”发展到包括生活、精神、社会和环境在内的更高级的阶段。 二、医学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与不少学科既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但又有区别。 1、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旨在维护和增进人的健康、解除病痛、提高生命质量的人类实践活动与知识体系,它是
23、以人的生命为对象;而医学伦理学则是揭示人们在探索人类生命过程中和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医德准则和规范的一门科学。这两门学科都是以维护、增进人类健康为目的,仅是分工不同,但它们在同一过程中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医德观念的发展,反过来,医德又对医学的发展给予很大影响。 2、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防治疗过程的影响和作用的 科学。因此,医学心理学离不开医学伦理学。同时,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也不断向医学伦理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学依据,因而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也需要医学心理学的支持和补充。大量的事实说明,好的伦理
24、修养和境界,常伴随好的心境因而必然对生理产生好的影响。 3、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是:卫生法学是以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卫生法律具有强制性,作用范围只限于违法者,而且只存在阶级社会;而医学伦理学以医德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非强制性力量,它主要依靠医务人员对医德规范的自觉遵守,适用于医学职业的所有方面而且存在任何 社会,并随医学的发展而发展。14 两者的密切联系:医德与卫生法律都是用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互相渗透、彼此包含,即卫生法律规范包含着医德,医德规范中也有卫生法律的内容。因此,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来调节人们的关系,维护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伦理学 教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