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地理卷(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查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图回答题。 【小题 1】 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D现代型 【小题 2】影响 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B.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a表示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是原始型; b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 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是传统型。 【小题 2】 c区域表现为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属于现代型,其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考点:本题组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组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三者的特点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高高低为原始型,高、较高、较低为传统型,高低高为过渡型,低低低为现代型。从图中可看出 a区域特点是高、较高、较低为传统 型, b区域特点是高低高为过渡型。从图中看出 c区域特点是低低低为典型的现代型,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 0,看出 c区域为发达地区,经
3、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低是因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思想观念发展了改变,生育意愿较低。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 a、 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b、 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在阶段 ,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 A科技水平 B劳动力 C市场 D原材料 【小题 2】在阶段 ,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小题 3】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 ( ) A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是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 B劳动力丰富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唯一的区位优势 C不同时期影响同一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可能不同 D
4、跨国公司进行 全球化经营使世界经济陷入混乱状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阶段 ,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建工厂,说明该工业属技术指向型主导因素是科技水平。 【小题 2】在阶段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建工厂,此时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小题 3】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不同时期影响同一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可能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图示考查不同时期影响同一产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读 图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题。 【小题 1】如果土地利用现
5、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小题 2】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功能区布局,工业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布局才是合理的,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居民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关系,只有当地盛行 偏北风时此布局才是合理的。 【小题 2】新居民区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尽量少占耕地,故 地适宜布局居民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以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6、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原则。学生只要掌握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与盛行风向、河流的关系;并结合土地利用和指向标等信息综合分析即可作答。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圆圈的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判断下列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 A 炼铝厂, 啤酒厂, 制鞋厂, 制糖厂 B 啤酒厂, 炼铝厂, 制糖厂, 制鞋厂 C 制鞋厂, 炼铝厂, 制糖厂, 啤酒厂 D 啤酒厂, 制鞋厂, 制糖厂, 炼铝厂 【小题 2】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企业迁往我国和东南亚等地,考虑的区位因素符合模式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7、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可知 是市场指向型对应啤酒厂, 是能源指向型对应炼铝 厂, 是原料指向型对应制糖厂, 是劳动力指向型对应制鞋厂。 【小题 2】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企业迁往我国和东南亚等地,考虑的我国和东南亚等地劳动力廉价,成本低。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了解、记忆型。做题时关键在于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正确说法是( ) A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因而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集聚 B钢铁、石油、汽车等工业由于产值高,因而能形成 “钢铁城 ”“石油城 ”“汽车城 ” C
8、工业集 聚而形成的地域,叫工业地域 D钢铁工业一定指向铁矿区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但是,工业过于集中将会使原来对发展工业有利的某些因素趋于消失。钢铁、石油、汽车等工业并非由于产值高而形成 “钢铁城 ”、 “石油城 ”、 “汽车城 ”。钢铁工业第一次是受原料、动力因素影响,第二次是受市场和运输因素影响。早先指向煤炭区位,而后指向铁矿区位,现在指向港口区位。故 ABD错。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叫工业地域。 C正确。故本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的 集聚、分散,属基础知识识记、理解型。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
9、作答。 关于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B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C农场生产有明显的忙闲两季 D生产规模较大,但机械化水平不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A错误;由于小麦种植和牧羊活动的农事错开,故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C错误;该地区地广人稀,故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D错误。而由于生产多种农产品,故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与生产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世
10、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分布及其形成条件,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江南丘陵的茶叶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 热量 市场 土壤 光照 B 热量 水源 市场 交通 C 土壤 政策 科技 市场 D 地形 市场 水源 热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热带地区,具有热量条件的优势;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近大城市,市场广阔;江南丘陵的茶树 适宜南方的酸性红壤;吐鲁番盆地的瓜果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我国的
11、区域农业生产的具体实例,掌握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即可。 下图为 “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分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 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小题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美国和我国东北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作物是春小麦和玉米。 【小题 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壤,气候,水
12、源,地形等方面。美国小麦带位于中央大平原上,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灌溉水源充足,雨热同期,东北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开 阔,黑土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其形成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及形成条件即可分析作答。 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影响乳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饲料,故选 D项
13、。 考点:本题考查乳畜业的 区位条件及生产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乳畜业的区位条件及生产特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知识小结】 1.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以生产加工乳制品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 2.西欧乳畜业的分 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分布特点:受牛奶不便运输的影
14、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附近,而乳制品相对便于运输,多布局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生产经营特点:西欧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 20世纪 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无人愿吃。 20世纪 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 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请 根据资料,回答下面题。 【小题 1】从以上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是 ( ) A气候 B政策 C地形 D市场 【小题 2】甲鱼
15、只养三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 )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交通条件 D政策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材料中 20世纪 70年代前和 80年代后的比较,可知市场因素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题 2】甲鱼自然生长需 7年,人工养殖只需 3年,说明人为改变了甲鱼的生长条件,结合题中所说 “冬季温室饲养 ”,可推断改变的是光 热条件。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小题 1】市场是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小题 2】材料反映利用 “温室大棚 ”发展生产,温室大棚利于温室的保温效益,改善了热量条件。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农
16、业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下图是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雨热同期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可知,该种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发展的主要生产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其区位优势为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考点: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地理信
17、息的能力,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即可作答。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 “江苏省某市 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完成题。 表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年龄(岁) 0 14 15 29 30 44 45 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1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小题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小题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
18、缓解了当地 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表格数据反映,人口迁入的女性人口显然多于男性人口;人口迁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以务工为主,说明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故 C项正确。 【小题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城市建设、经济发 展;不利:给当地的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就业、交通、城市环境质量、社会治 安等方面。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和 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知识点较为基础,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
19、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题。 预测 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 14亿 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 15亿 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 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 8亿 9亿 【小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 A约 15亿 16亿 B 15.1亿或 16.6亿 C约 8亿 9亿 D约 14亿 15亿 【小题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
20、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合理容量指的是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而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分析上表可知,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 8-9亿 ”,这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C项正确。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 15-16亿 ”、 “依粮食 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或 16.6亿 ”为不同指标下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A、 B项错误。 14-15亿为预测人口发展后的数量,并非人口合理容量。 D项错误。 考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德化 中高 第二次 质量 检查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