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都是 DNA B都是 RNA C是 DNA和 RNA D是 DNA或RNA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所组成,其中的核酸是 DNA或 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或 RNA。 D正确。 考点:病毒的遗传物质 点评: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含有那一种核酸那一种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能证明 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2、如下图所示。可见其遗传物质是 RNA, A正确。 B、 D 都是有关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C 是有关核基因遗传规律的实验。 考点: RNA是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是有关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RNA的实验的考查,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有关生物史内容的掌握能力。 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 A核糖的种类 B碱基的种类 C碱基的比例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含有的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 A错。 DNA分子中有 4种碱基; 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有两种, A-T、 G-C;不同的 DNA分子碱基比例可能相同,但不同的 DNA碱基对排列顺序一定不同,所以其特异性体现在碱
3、基对的排列顺序, D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互补的碱基位于内侧,所以 DNA的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这一点学习是要注意。 某 DNA分子共有碱基 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 A+T) ( C+G) = 2 5。问该 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 3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120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分子中由于 A=T, G=C,所以单链上( A+T) ( C+G)的比值就等于整个 DNA分子上( A+T) ( C+G)的比值, 整个 DNA分子上A=T
4、=200、 C=C=500。 DNA连续复制两次形成 4个 DNA,共含有 200*4=800个 T,由于 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中有原来 DNA的 T200,复制需要游离的 T是 600。 C正确。 考点: DNA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 DNA半保留复制的理解,这类题目属于本知识块的高频考点。我们可以设定原来的某种脱氧核苷酸含量为 m,经过 n次复制,形成 2n个 DNA,需要的某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数量就是 2nm-m即( 2n-1) m。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C细胞里的 DNA大部分在染色体
5、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B正确。染色体仅仅是 DNA的主要载体,保证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 物质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点评:对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句话关键是 “主要 ”一词要注意, “主要 ”就是指大多数生物。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
6、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转化因子,即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还利用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单独与 R型菌混合培养,证明了它们不是遗传物质;由于被转化后的 R型菌即新的 S型菌的后代仍然是 S型菌,所以证明了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点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只能证明实验本身所涉及的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而不能证明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习是要注意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中 “主要 ”一词的含义,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如果用 15N、 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
7、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可在 DNA中找到 15N 和 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2P D可在 DNA中找到 15N、 32P、 35S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N,而 DNA中含有 P不含 S,蛋白质中含有 S不含 P,所以用 15N、 32P、 35S分别标记的是 DNA和蛋白质、 DNA、蛋白质。噬菌体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外壳中有的含有 15N、 DNA中有的含有15N、 32P。答案: B。 考点: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解答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题目,一则要认识噬菌体是 DNA病毒,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二则要知道标记 DNA和蛋白质常用元素,三则要注意噬菌体侵染细菌 “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 ”,其它原料都由细菌提供。 科学家艾弗里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 DNA、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密,他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在 S型细菌提取出的 DNA中加入某种酶处理后,再加入培养 R型 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的酶和实验结果分别是 ( ) A DNA限制性内切酶 转化 B DNA连接酶 转化
9、C转录酶 不转化 D DNA酶 不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艾弗里为了使已有的结论 “转化因子是 DNA”更具有说服力,向提取的 DNA中加入 DNA酶,验证一下经过 DNA酶处理后的 “转化因子 ”还能起 “转化 ”作用吗。依此来进一步证明 “转化因子 ”确实是 DNA。 D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法的考查,通过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对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的一种提示。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噬
10、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所以进一步的噬菌体繁殖所利用的原料都有细菌提供。 C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点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 ”,这是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 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就是不仅将DNA进行水解,更是对其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水解,答案: D。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 “水解 ”和 “完全水解 ”对于 DNA、 RNA 这类大分子有
11、机物含义是不一样的。“水解 ”仅仅是指形成单体的过程,而 “完全水解 ”则是将单体也进行分解,但要注意分解不是 “氧化分解 ”,氧化分解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不彻底氧化产物的过程。所以对于这类用词,审题时要注意。 在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 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 3个氢键。现有四种 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含胸腺嘧啶 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 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 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 15%的样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氢键的多少决定了其稳定性的高低。所以在高
12、温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其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一定含有更多的氢键, B选项中,腺嘌呤 17%,鸟嘌呤就是 33%,鸟嘌呤和胞嘧啶就占 66%,其它 A、 C、 D中 C+G分别 是 36%、 40%、 30%, B正确。 考点: DNA结构的稳定性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嗜热 ”,只有具有更多氢键的 DNA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物,其它生物不可以。 豌豆的高茎基因 (D)与矮茎基因 (d)本质上的区别是 ( ) A所含有的性状不同 B豌豆所在的环境不同 C在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的位置不同 D 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豌豆的高茎基因 (D)与矮茎基因 (d)是一对等位基
13、因,控制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其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即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 考点:等位基 因 点评:本题针对等位基因本质区别的考查,实质是对基因突变概念、结果的考查,所以准确理解基因突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通过氢键相互连接的碱基对 B通过氢键相互连接的核苷酸对 C交替连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D通过共价键依次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C正确。 A是指互补碱基的相连方式, B是错误的,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共价键相连形成核苷。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本题
14、是有关 DNA双螺旋结构内容的考查,学习时要注意准确记忆其外侧是基本骨架和内侧是碱基对这一知识点。 弄清细胞转化因子实质的科学家是: A.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 B.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 C. 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C. 德国科学家施来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通过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提出了存在 “转化因子 ”这一事实,艾弗里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 B正确。克里克与沃森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是有关生物学史知识的考查,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记忆。 DNA在真核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可能有 : A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B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C细胞核
15、线粒体叶绿体 D线粒体染色体核糖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核细胞的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细胞质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 DNA,故答案: C。 考点: DNA的分布 点评:本题是有关 DNA在细胞中分布的考查,本类题目属于热点题目,学习时要注意认识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 DNA,属于有半自主复制能力的细胞器 ”。 在某 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 22%,则胞嘧啶的分子数占 A 11% B 22% C 28% D 44%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 分子中由于 A=T, G=C,所以 A+G=T+C,即 A+G 占 50%。因 A占 22%,所以 G
16、=C=28%。 C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解答本类题目注意要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去分析, “有互补就有等量 ”。 一个 DNA分子中有腺嘌呤 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 3 1,则这个 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 A 2000个 B 3000个 C 4000个 D 800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 分子中由于 A=T, G=C,所以 A+G=T+C,即 A+G 占 50%,因 A=1500,所以 G=500,整个 DNA上脱氧核苷酸就是 4000,脱氧核糖就是4000。 C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解答本类题目注意要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泗县 双语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