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刚刚过去的 12月 10晚,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观察到了美轮美奂的 “月全食 ”天象。 【小题 1】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 1中的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小题 2】月全食发生时,月面呈现的颜色 A银白色 B灰黑色 C古铜色 D蔚蓝色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会出现月食现象;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出现日食现象。符合的是 a处。 【小题 2】月全食发生时,月面呈现的颜色古铜色。 我国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十
2、年前人口年龄结构有明显变化 (如表)。 【小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与以下金字塔图最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为解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愈加凸现的人口结构问题所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年轻人口的比重降低。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年轻人口的比重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应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3、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 “洋面封冻效应 ”是使水、气候、生物等形成相互作用关系。 【小题 1】根据上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 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小题 2】上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这种平衡关系失常所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4、 D 【小题 1】海洋封冻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代表气候变冷;光合作用减弱,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代表温室作用 加强;封冻面积缩小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代表气候变暖。 【小题 2】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是整体性的体现。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是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腐蚀建筑物主要和酸雨有关;臭氧层遭破坏,紫外线增强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判读下列 30N附近的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其图中等高距为 10米) 【小题 1】与图中山峰 N的最大海拔高度以及 M、 N两地的 水平实距最接近的一组数据是 A 79米, 15
5、5米 B 69米, 175米 C 82米, 150米 D 97米, 150米 【小题 2】 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人造海岸 C珊瑚淀积 D泥沙堆积 【小题 3】图中 、 、 、 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 N地的最大海拔为大于 80小于 90米, MN之间的距离通过比例尺计算,大约为 150米。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 M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地貌,可能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3】河流发育在山谷位置,山谷等高线往高处凸, 两地为
6、山谷,可能发育有河流。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我国东北与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状况差异明显。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hm2/人 )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 916 5 872 5 870 7 044 6 207 6 175 4 885 【小题 1】表中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省区是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 【小题 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A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大力发展
7、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乘以人均耕地面积表示人均谷物产量。表格中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为 1523.96kg,为最高的省区。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 “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
8、 【小题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景观与我国下列地区最接近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小题 2】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B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副业 C热带季风气候,桑基农业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小题 3】下列属于该地文化特征的是 A四合院 B饮食以麻辣著称 C那达慕节庆 D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由材料中的四月的早晨、密如蛛网的河流、田里绿油油的稻秧、田边的采桑姑娘、塘边上蔗苗壮,果树花香等可以判断该地为珠江三角洲。 【小题 2】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
9、带季风气候,典型的亚洲水稻种植业。 【小题 3】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每年 9月 7日前后为 “白露 ”节气,届时我国多数地区昼夜温差往往为全年最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叶或花瓣上,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洁白晶莹,因而得 “白露 ”美名。 【小题 1】结合 “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日较差分布图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B地一定为 8 以上 B A地与 B地最大差值可达 8 C温差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在此期间上海出现 “白露 ”机会一般比同纬度地区少 【小题 2】以下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 B沿海比内陆日
10、较差大 C纬度高的地区比纬度低的地区日较差大 D日较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小题 3】图中 A地比 B地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地处内陆 C纬度高 D寒潮侵袭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B 弄清地理事象背后的成因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题 1】造成上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小题 2】上图中乙地气温高达 40 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甲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
11、平原,夏季受副高(反气旋)控制,炎热干燥,出现高温天气。 【小题 2】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地表,增温较快;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不符合的是 C。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图 2所示的是 “我国某地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 【小题 1】图 2中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 B C D 【小题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硬化地面广 D雨季提前
12、到来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1】乙的流量比甲平稳,为城市化前,甲为城市化后。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乙过程下渗量大于甲过程。正确的是 。 【小题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城市硬化地面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钻头及其他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小题 1】结合 “
13、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 沉积年代约为 2000年 C在 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小题 2】关于 1910 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
14、判读能力。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近;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 200年;在 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达到最小值;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 1910-1930年该湖沉积样品的磁化率低,碳酸盐含量高。根据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可以反映该段时间,气候较为干旱,所以 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
15、被誉为我国 “四大自然奇观 ”。 【小题 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A B C D 【小题 2】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 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的成因都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 【小题 2】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共同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 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 11分) 图中的 AC为赤道, BC为晨昏线的部分, B点的地方时比 A点早,此时 D点的地方时为 15点。 1在图中画出
16、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用斜线表示出黑夜部分。 2图中 A、 B、 D三处,日出最早的是 处, D处昼长为 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月 , 时 分 4图示当天,上海日出、日落的方位分别是 和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答案: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 11分) 1、绘图略 2、 A 6 3、 23o26S, 45oE 12月 22日 17时 0分 4、东南 西南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 9分) 材料一:气候专家认为,近两年来的全球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有关。 材料二: 2011年 10月 19日新
17、华社报道,因持续强降雨导致河流水位暴涨,泰国中部和北部地区遭遇 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这场已经持续了 2个月的洪灾影响了泰国 3/4 的地区,受影响人群高达数百万。曼谷一直被洪水包围,处于危急之中。 【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期间,东南信风 (减弱、增强),热带太平洋海区东部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 (高、低),秘鲁渔场因此 (增产、减产),此时西部地区容易出现 灾害。 【小题 2】在下列图上标出此时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运动方向。 【小题 3】简要分析曼谷周边洪水迟迟不退的主要原因。 【小题 4】为了及时了解泰国地区强降雨区范围,可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答案: 【小题 1】减弱
18、 高 减产 干旱 【小题 2】 【小题 3】受拉尼娜现象 影响降水异常,较正常年份多,持续时间长,城市地势相对低; 城市排水设施不善等。 【小题 4】 RS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期间,东南信风减弱,热带太平洋海区东部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高,秘鲁渔场因此减产,此时西部地区容易出现干旱灾害。 【小题 2】本题考查奥克环流。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情况相反。东南信风增强,热带太平洋海区东部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低,此时西部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小题 3】曼谷周边洪水迟迟不退的主要原因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降水异常,较正常年份多,持续时间长,城市地势相对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普陀区 第一 学期 质量 调研 地理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