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doc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专题 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2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 、 “别”等字样。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1.夕阳、日暮、月夜。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
3、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2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3.杨
4、柳,草,酒物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草: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4.劳歌、离歌、骊歌、阳关三叠劳歌: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的代称。骊歌:即离歌,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在诗歌中常寄予思乡及离别的情感。5.寒蝉、阳关、古道、西风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三. 赠友送别诗的基本情感主题:1. 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惜别之情,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5、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 对友人的祝愿与勉励:例: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3. 对友人或自己前途艰险的担忧: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此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例: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4. 坦陈心志或抒发感慨: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借送别言志。或是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感慨。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需要指出的是送别诗中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友人要离开而作者去送友人,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可
6、能是诗人自己要离开而友人来送自己,例如柳永的雨霖铃 。四赠友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1.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 -2. 想象、虚实结合:将眼前之景与虚想之景结合起来描写,在时空跳跃中拓展境界,抒写心怀。在送别诗中,诗人在实写眼前之景外,还常常想象分别后的场面,通过虚写别后之景,更添此刻分别之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3.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4. 比喻、拟人等: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韩揆之江西李季兰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注】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指,一作“招” 。西江,一作“江西” 。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夏口:今武昌。衡,一作“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诗歌 鉴赏 题材 专项 提升 专题 03 送别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