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黑龙江省鹤岗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黑龙江省鹤岗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黑龙江省鹤岗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黑龙江省鹤岗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 “君权神授 ”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 ”可知这与君主有关,没有体现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排除 A;董仲舒 “君权神授 ”观念是在汉代提出,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商代君主以天干为名行事,将自己的行为与天的意志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以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使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考点: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9世纪 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 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 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重庆商人在上海采办洋货 ”即是外国商品输入中国(洋货内销)的体现;钱庄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借款和代为付款的金融中介作用,即是重要作用,
3、故选 D项。 AB表述绝对化或夸大化, C在题中材料中不能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 “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
4、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 教会腐败问题排除 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 B, 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 “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 ”同学乙说: “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 ”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表明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这与古希腊智者学派人物普罗泰格拉的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类似。 考点:古代希腊、
5、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文艺复兴的 “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探讨了 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错误,英国应修改为意大利, 中 “人文主义之父 ”应修改为彼特拉克, 中的哈姆雷特应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只有 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 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
6、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 ”是 ( )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的 “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 ”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 ”指的是除科学社会主义外的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如空想社会主义, C项排除;启蒙思想是资 产阶级学说,排除 A项;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 “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
7、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 ”“林总督 ”“相反 ”的 “行事 ”是指 ( ) A虎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说明林则徐对外国的事务关心考求,但作为清朝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并主张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 。 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 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
8、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指 (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陈独秀等人也逐渐爱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 A “因材施教 ”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C “温故而知新 ”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答案: B 试题分析:针对学生作弊,老
9、师的教育内容应为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A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 C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D是指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尔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 “中国知识精英 ”的 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甲午一战 ”“中国知识精英 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可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 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试题分析:
11、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 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 ABC 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12、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答案: B 试题分析:康有为为减少变法阻力,借用在中国影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彻底批判封建制度,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儒家思想。二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大。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 1920年 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 “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1920 年, “我们 ”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 ) A用暴力推翻旧的 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创建农村革命
13、根据地,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 ”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扬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选 A。 B是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C是国共第一次合作; D是指 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 正确的有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 21世纪前期 乾隆四十年是乾隆
14、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 :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夏朝约建立于公元前 2070年, 说法正确;乾隆四十年应为乾隆皇帝即位后使用 “乾隆 ”年号的第 40年, 说法错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 1954年,距 1894年甲午战争的 爆发刚好六十年,也是甲午年, 说法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于 1912年, 1945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应为民国三十四年, 说法错误。 考点:历史常识 历史学习 历史纪年方法。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年,
15、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世纪,其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 建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 ABC表述错误, D为正确答案:。 ABC应与英国有关。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16、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戢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表明 A铁器的使用已取代铜器 B中国开始进入 “青铜时代 ” C工匠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 D诸侯 “问鼎天下 ”,分封制宗法制土崩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题中文言文大意为 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钟鼎的比 例;锡占五分之一,是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
17、,是造戈乾的比例 青铜的成分中有铜、锡,实际是铜锡合金,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熟练地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故选 B。 A没有体现; B是在夏朝时期已经开始进入 “青铜时代 ” ; D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冶金业。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 “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 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
18、字材料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抗战时期、延安、一个大批等数量词语以及原因等。把这些有效信息组合在一起即可得到一个结论,抗战时期的延安意义重大,而延安之所以重要则是因为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故 D项正确。 A、 B两项在题干中显示不出来, C错在 “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的说法。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最快活? ”有的说: “金榜题名。 ”有的答: “功成名就。 ”朱元璋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19、 ) A其他大臣的回答不科学 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 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服从 D其他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及其表现这一阶段特征思考,万钢 “畏法度 ”即服从君主意志。服从专制统治的立场让朱元璋欣赏。 ABD都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
20、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 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 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可能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选 C。 A、 D不会威胁到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为了维护本
21、邦的公民权利。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与题干中的 “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 ”不符,C选项与题干中的 “可在宣 判前为自己辩护 ”不符, D选项与 “法官审判应重证据 ”不符,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黑龙江省 鹤岗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