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 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 “周制微弱 ”到天下 “统于秦 ”,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 “周制微弱 ”的表现即是西周后期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频发,这一现象在体制上的原因即是分封制的衰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也是秦统一六国的契机,正确答案:即为 B;其余三项都与题干材料联系不紧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目前,高考阅卷采用网上的形式进行。这一技术主要得益于 A印刷术的发明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科技革
2、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关键词 “高考阅卷采用网上的形式 ”这一技术即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这一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化技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某班举行一场了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涅日夫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中正方的观点 “克服粮食危机,保证工
3、业化建设顺利进行 ”可知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积极作用;反方的观点 “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弊端),这是辩证看待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即选 B项。 ACD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到体现。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该材料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 C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所引材料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它体现了英国议会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本题是指军事权
4、利),即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即选 C项; A项指 1688年 “光荣革命 ”; B项错在“平衡 ”,应该是议会限制或制约国王; D项 “责任内阁 ”在题中没有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权利法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健全 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古罗马是奴隶主贵族专制,中国是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5、题中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古罗马成文法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这是在古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奴隶主阶级民主法治的体现;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安全不受保障,这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专制政治的体现,所以在根本原因(经济根源)方面应该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经济根源。 从票证 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 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的盛行 B改革开放的起步 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改革由农村到城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仔细读图,票证 A是粮票,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票证 B是股票交易的凭证,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从票证 A的废止到票
6、证 B的出现,即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为 C; A项只能反映票证 A; B项起步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D项开始于 198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证券交易;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南方谈话 ”。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 “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 下列选项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社论实际上是对 1958年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的宣传,在这一路线指引下,新中国经济建设上的 “左 ”倾错误 “
7、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得以开展,即 A项所述现象; B项是 1970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C项是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过程中的事件, D项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不符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鉴于 “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 异,则情意不亲 ”,康有为提出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 “改易服饰 ”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8、题重点在理解逻辑联系。 “易衣服 ”“ 易人心 ”“ 新政 ”,可见康有为认为:要想改革成功,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点,就必须首先改变服饰。所以,改变服饰的主要目的在于 A项; B项是间接目的; C项是长远目的或者是戊戌变法的客观作用; D项是改变服饰的本质而非目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第一次民
9、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 ”也即是甲午战争激化民族矛盾,使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正确答案:为 C项; A项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在题干时间之前; B项是指新文化运动, D项开始于五四运动,都在 C项之后,且与题干现象无必然因果关系。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C “求其体而遗其用 ” D
10、“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关键词 “19世纪中后期 ”、 “新式学校 ”、 “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 ”可知是保留封建旧思想(旧统治秩序)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是洋务运动的特征,即 D项“自强、练兵、制器 ”的内容; A项是与地主阶级洋务派对立的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 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主张; C项是早期维新派到康梁维新派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推崇。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思想 “中体西用 ”的洋务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湛江市 10 调研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