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书 艺文志序载: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时期; “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由此可以看出学术界的繁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班固说的是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 常礼教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的生活 ”、 “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 把它打个粉碎 ”,这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纲常礼教束缚的思想。故选 B。其他三项均
3、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福西亚人战败时选择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建立一座新城;体现了当时将人看作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肯定了人的价值;说明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在
4、辩诉篇中写道: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 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故选 D。其他三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考点:古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但丁在神曲中强调人所
5、赋有的 “自由意志 ”是 “上帝最伟大的主张 ”,他被称为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对其所处时代的准确理解是 A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资产阶级革命与掌权 C资本主义兴起和初步发展 D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但丁是文艺复兴中的意大利的代表人物,排除 A。文艺复兴时期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故选 C。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其为推翻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故排除 B、D两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贝尔尼尼( 15981680 ),意大利人,受教皇之托接手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
6、修筑。他创造的教堂前广场柱廊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该处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A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伟大的艺术工作者 B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C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卓越的建筑大师 D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教皇的忠实仆从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贝尔尼尼是 17世纪的意大利人,其创造的教堂前广场柱廊与米开朗琪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结合所学知识, 1417 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代表,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贝尔尼尼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杰出的人文主义者,选 B。
7、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517年,传教士马丁 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宗教改革后,教徒自读圣经,直接和上帝交谈,不要教会的中介;由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并不否认上帝,而是在信仰上帝中,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由和主体作用。故选 D;A项主张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B、 C两项说法与宗教改革内容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
8、改革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是艾萨克 牛顿爵士( 16421727 年)和约翰 洛克( 16321704 年)。 牛顿的光辉成就就是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 即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受着普遍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能够像数学原则那样精确用公式加以阐明。 牛顿的哲学并没有排除上帝的意思,但是他的哲学使上帝失去了权利。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是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 B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 C牛顿的哲学规律推动宗教改革 D牛顿不反对上帝的权威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牛顿的成就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C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中 “牛顿的光辉成就就是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 ”、
9、 “牛顿的哲学并没 有排除上帝的意思,但是他的哲学使上帝失去了权利。 ”,由此可以看出牛顿的经典力学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某著作写道: “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 代办权 ,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该著作是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理想国 D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该著作倡导人民主权,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观点,故选 A; B项是孟德斯鸠的著作,主要论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C项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的哲
10、学思想; D项是康德的著作。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 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 “水火不容 ”、 “势不两立 ”。最主要表现在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是否反对君主制 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法国的代表人物;都代表了资产 阶级的利益,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故排除 A、 B;卢梭认识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反对废除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不平等,故排除 D;伏尔泰主张 “开明专制 ”
11、,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制。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卢梭 一位法国书商的订书单: “这是我要订购的哲学书籍,列表如下:穿着睡衣的修女 被揭穿的基督教的书、东方专制制度起源的考察、自然之道 ” 这份订书单可能写于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6世纪 D 18世纪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这些书籍的名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批判宗教神权、封建专制制度;倡导科学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的专制主义,基督教会的神权主义,主张科学,理性的运动是 17、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2、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 人非工具 ” C文艺复兴 宗 教改革 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 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题干要求,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倡导理性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其主张 “人非工具 ”,故选 B; A项文艺复兴的旗帜是人文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塔格拉的观点; C项的三项运动是继承发展的关系。 D项资本主义萌芽下兴起的是文艺复兴。 考点:史
13、学理论和常识 史学方法 历史事件的层次与逻辑联系。 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元曲内容可以看出,元曲的形式灵活,雅俗兼具;故选 A;依据所学知识, B项是诗经的表达特点; C项是唐诗的特点; D项是汉赋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汉赋、唐诗、元曲 陈 寅恪先生曾说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
14、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成就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农政全书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华夏文化 造及于赵宋之世 ”,可以看出本题考查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农政全书是明朝末期的徐光启著作的,故 A项不符材料观点。 B项是南宋朱熹的; C项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 D项是北宋时期的。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宋代 宋代科技与文学艺术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 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15、 D法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做到以静制动 ”,由此可以看出主张知足常乐,超越功利,追求精神的自由;认为事物有向对立面转化的规律;依据所学知识,这是道家老子的思想。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而 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
16、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汉建立初年,百废待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巩固。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及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这体现了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需要。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奶奶不断唠叨: “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 “奶奶 ”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天 ”的敬重, 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
17、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可以看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汉代董仲舒提出了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的新儒学,故这与儒家学派有关,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 ”,由此
18、可以看出,佛教在当时比较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依据所学知识,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兴盛,并持续到隋唐时期;到唐末宋初,儒学复兴,理学创立。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格物致知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程朱理学 D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传资产阶级主张,打着人文主义的旗帜,肯定人自然的本性和欲望。古代中国程朱理学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 ”的主
19、张,扼杀人性,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公元 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 “鹅湖之会 ”,也称 “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 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 “求同存异 ”的哲理。这里的 “同 ”是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依据所学知识
20、,二者都认同天理的存在,认同天理的实质是儒家的纲常伦纪。故选 C。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探究天理。陆王心学认为本心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加强内心的修养以体验天理。 考点:中国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 “威严庄重 ”,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汉的 “凝重 ”,六朝的 “清瘦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元的 “粗壮豪放 ”,明的 “敦厚繁丽 ”,清的 “纤巧 ”。这里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折射出的
21、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 ”思想 D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周的宗法制保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社会的 “井然有序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百家争鸣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的繁荣局面;理学的兴起是宋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的表现; “经世致用 ”思想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出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
22、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 “律历、刑法、天文 都要理会 ”,由此可以看出这段话主张通过不断的学习以识得道理。故选 A。 B项是陆九渊的,认为万物起源与本心; C项是王阳明的,要致良知,知行合一; D项是明清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主张朴实的学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23、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 “先生之学, 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 格物致知 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 B 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 格物致知 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从中可以得出该先贤主张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结合所学知识,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究天理;陆王心学主张理就在自己的心中,只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就可体验天理的存在,不必外寻。故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省 南昌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