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秦朝 “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 “规范 ”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嬴政大帝 ”即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不对,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BD不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传统的世袭制度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因 此选 C。 考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
2、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意大利王国 D德意志帝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特点,德国的宪法虽然规定实行议会制度,但是赋予了皇帝和首相过大的权力,并且行政权已经限制了立法权,所以说其是君主专制是实,君主立宪是虚,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AC不对,当时的英国、 意大利的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不对,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议会已经被解散。因此选 D.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
3、法 1871年。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银行、建铁路、开矿藏、兴器皿技艺等主张。下列表述与其主张相悖的是 A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 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建设近代化国家 D坚持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是属于否定型选择题, A表述正确,洪仁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领人之一,提出资政新篇旨在振兴太 平天国; BC表述正确,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时代特征,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D表述不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纲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如追求理想化的小农经济,排斥工商业,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事实上无法实
4、施,而资政新篇主张发展工商业,保护私有制等,两者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选 D.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有人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面临很不寻常 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两步。 ”这里的 “内部事务 ”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清政府可说是面临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并于 1856年 1860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当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致西方列强有机可趁,
5、因此选 A。 C不对,义和团运动是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BD不对,清政府内部矛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与顽固派而凸显。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称 “神仙附体,刀枪不入。 ”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上述言论体现了义和团 将 “扶清 ”与 “灭洋 ”相结合 非科学的世界观 不能区分列强侵略与外来文明 由自然灾害引起 A B C D 答案
6、: A 试题分 析: “神仙附体,刀枪不入 ”等信息表明义和团运动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农民阶级的局限使其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或纲领;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表明其将 “扶清 ”与 “灭洋 ”相结合;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表明其具有笼统排外的色彩,不能区分列强侵略与外来文明, 都有体现 ,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而且与史实不符,义和团运动是由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深重而引发,因此选 A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2009年 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 “我深 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7、。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 “历经磨难 ”与 “自强不息 ”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 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 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 洋务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A表述正确,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进行抗英斗争; B表述正确,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引发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表述正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抗击; D表述不正确,辛 丑条约签订于 1901年,而洋务运动开展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因此选 D。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
8、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 “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这段材料表明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是在 1912年 2月清帝宣布退位后; C不对,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国民的 “道德 ”“学术 ”等焕然一新,并没有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不对,民国成立后,仍然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
9、黑暗统治,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 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民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马克思指出: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 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 里的 “武器 ”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西方国家并不都是通过暴力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B 不对,所谓西方代议制民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不可能通过代议制民主掌握国家政权; D不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不是资产阶级锻
10、造; C符合题意,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产生了无产阶级,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时常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弊端,当资本主义制 度不能够容纳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它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因此选 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由此判断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
11、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由此判断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A不对,巴 黎公社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但是是以失败告终; B不对,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能表明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D不对,这是关于十月革命对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与题干不符; C符合题意,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 “相反的道路 ”
12、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 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表明这条 “相反的道路 ”是 “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A不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发生在中共建党初期,此时中共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说明工作重心是在城市; BD不对,两者都是关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但是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事实证明这在中国行不通的; C符合题意,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 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并根据井冈山
13、斗争的实践,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革命应该走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 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自 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改变了这种局面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不对,北伐战争的胜利,主要作用是基本推翻了国内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主要是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与题干 “反侵略斗争 ”的意思不符; 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
14、争的完全胜利; D不对,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支持朝鲜人民而取得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伟大胜利,从时间上看,也不是开始改变了 ”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的局面,因此选 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 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限定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民国建立是在1912年,因此
15、这一天是指 1949年 4月 23日, A不对,清政府统治结束是在 1912年; C不对, 1937年 12月 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进行了长达 6周的南京大屠杀; D不对,淮海战役是在 1949年 1月胜利结束; 1949年 4月 20日晚和 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23日,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 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因此选 D。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一位伟人指出: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 ”这一 “事业 ”是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打破欧洲的势力均衡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
16、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俾斯麦代表普鲁士容克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当时针对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 ,他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后来他依靠其 “铁血政策 ”,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这符合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促进了德国的发展和进步。 为此列宁指出: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 ”。 AC是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的具体手段, B是德意志完成统一的影响,因此最佳答案:是 D.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统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17、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终于 挑好帽子了 (注:玛丽安娜是法国的象征 )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统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政局长期动荡,民主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但是法兰西 第三共和国成立后,
18、颁布了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而题干中 “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选 D。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 这次大 “转型 ”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 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是指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子启即位,
19、“家天下 ”取代 “公天下 ”; C不对,行省制建立是在元朝; D不对,内阁制建立是在明朝;秦国商鞅变法以县制取代分封制,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因此选 B. 考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代科举制不再注重门第出身,更不是专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故 A错。科举制按照才干学识进行选拔,与九品中正制截然不同,不是其翻版,故 B错。唐代科举制非
20、但没有缩小人才选拔范围,反而扩大了,故 C错。但从唐书的记载来看,毕竟士族子弟仍然占绝大多数,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虽有但人数较少,因此,唐代科举制虽然兼顾了多 个阶层但仍不完善。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科举制。 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C不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出现选项中阐述的情况
21、; 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而且与史实不符,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 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根据题干信息 “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等,可知 D正确。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 唐朝实行三省制 明朝废除丞相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都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拱卫中央,西汉实行郡 国并行,通过郡县和封国并存以拱卫中央。 正确,唐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西省 忻州 中高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