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最能体现个性化特点的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后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其艺术集中表现自我,所以体现出个性化特点。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点评: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从 19世纪 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
2、起于 19世纪晚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 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特殊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下列对 “双百 ”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
3、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上都是 “双百 ”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 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三里湾,这是赵树理的作品不是王蒙的。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双百方针内涵: 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4、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百花齐放 ”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而言,“双百 ”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 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双百 ”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文化大革命 ”中, “双百 ”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 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文革 ”中,八个 “样板戏 ”几乎
5、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 常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这是原因; “文革 ”中,八个 “样板戏 ”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这是表现而非原因。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理解认识双百方针。 “双百 ”方针中 “百花齐放 ”与 “百家争鸣 ”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研究。毛泽东提出的 “双百 ”方
6、针,实际上是一条政 治路线,是人民内部的自由,是为人民服务的。 “双百 ”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并不是 “双百 ”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 ”倾错误的干扰。 “双百 ”方针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体制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并没有采取法律条文来保证文艺和学术自由。 下面图片反映的是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 ”) 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那么苏明娟具体得益于什么教育体制( )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C发展高等教育的 “211工程 ”计划 D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 答案: D 试
7、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 1956年提出的,与此关系不大; B.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是文革时期的,故不正确; C.发展高等教育的 “211工程 ”计划,主要是重点建设一批大学,与此关系不大; D.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这一说是正确的,因为他完成学业主要依靠国家和社会两部分经费。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此题为以图补文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 。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 “百家争鸣 ”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
8、的繁荣,接下来经历 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 “百家争鸣 ”现象的推动因素 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 “百家争鸣 ”现象的推动因素 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以上说法是正确的;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这是错误的,文化的繁荣与否主要看经济的发展看国家的文化政策。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
9、双百方针 点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在背景、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 1)背景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 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百家争鸣 ”提出的背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共中
10、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2)内涵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 ”“仁政 ”。 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的 “百家争鸣 ”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 3)意义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毛泽东提
11、出在文化领域贯彻 “双百 ”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 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宪法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史实分析,毛泽东提出在文化领域贯彻 “双百 ”方针的主要依据包括 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宪法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双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不是法律领域,故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是错误的。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的两个高峰。及这两个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 ( 1)两个高峰:一个是在 “双百 ”方针提出之后;另一个是在文革结束之后
12、。 ( 2)主要原因: 前者: “双百 ”的方针的提出,充分调动了知识分子积极性。这一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紧跟时代、积极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创作了大批文艺作品。 后者: “文革 ”结束和改革开放,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要坚持贯彻 “双百 ”方针。 20世纪 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 “五讲 ”“四美 ”为内容。 下面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校名称
13、的沿革,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和教育信息是( ) 19041943 年 上海工部局华童中学 19431945 年 上海市立模范中学 19451956 年 上海市立晋元中学 19561984 年 上海市陕北中学 19841999 年 上海市晋元中学 1999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 “模范中学 ”,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 1956 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 “左 ”倾的思想影响,改为 “陕北 ”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恢复 “晋元 ”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
14、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联系相关的实时分析可知, 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 “模范中学 ”,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1945 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 1956 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 “左 ”倾的思想影响,改为 “陕北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 复 “晋元 ”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以上都是正确的,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
15、,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毛泽东说: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对此理解准确 的是( ) A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讨论 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C在宪法范围之内允许任何争鸣意见 D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这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 “百家争鸣 ”
16、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 100%) =3/4(劳动增长)+1/4
17、(资本增长)。美国依据 19481984 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 100%) =34%(劳动增长 +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 +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济增长( 100%) =3/4(劳动增长) +1/4(资本增长),这说明劳动的投入和资本的投入较为重要;经济增长( 100%) =34%(劳动增长 +资本增
18、长) +66%(科学技术增长 +教育增长),这说明科学技术增长和教育增长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相比而言传统的增长模式是不合理的。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 点评: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下列不属于 “双百 ”方针的积极影响的是( ) A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B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C把生物领域中摩
19、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之内 D “八亿人口,八个戏 ”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B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C把生物领域中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之内,以上都是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 D “八亿人口,八个戏 ” 说的是文革时期。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双百方针现实意义: “双百 ”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科学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事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20、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姚文元在 1974 年 10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道: “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 ”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 A对文革前 17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 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 17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D观点正确,建国后的 17年,中国
21、的教育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占主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因此材料中姚文元的观点是错误的,故可以排除 AD两项;文革前我国没有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故 C项错误。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如何理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当今世界,面临这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22、、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 是教育的竞争。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劳动者的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兴亡,所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提出了 “双百 ”方针 恢复了高考 提出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强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A B C D 答
23、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 提出了 “双百 ”方针是 1956年提出的;其余 恢复了高考 提出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强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文艺教育事业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0世纪新中国的下列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北 石家庄 第二 实验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