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 “封建 ”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 “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文中的 “封建时代 ”应该是指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可以猜出这个时代应该是指“先秦时期 ”,因为从秦代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扼杀人的性格,宣传君权至上,所以
2、 A项符合史实, B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明显不相符。 考点: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点评:我们通常所称谓的封建社会是指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中国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可分为五大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夏商周三代对应的是奴隶社会,秦代以后中国才确立封建社会制度。而中国古文典籍中的封建社会往往是指分封制盛行的时期。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是程朱理学倡导的至理名言,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程朱
3、理学摒弃欲望、扼杀人性的消极作用,故 A项符合题意, B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 C D两项是心学的主张,故答案:选 A项。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 上融合了佛道思想,使儒学的发展进入思辨化的层次,将儒学的发展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材料中的内容即是对此的最好说明和反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 “知行 ”。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
4、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陶行知推崇的这位哲学家倡导 “知行 ”,即这位哲学家认为 “真理 ”发于行动而存在,行动是在 “知 ”(真理)的指导下完成的,这不符合实践和认识的真正关系,结合教材内容可知,这位哲学家是王阳明,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位哲学家都没有提出该主张。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 陆王心学
5、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 “经世致用 ”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要求比较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之处,由所学内容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完成了哲理化和思辨化的过程,所以 两项正确,宋明理学并不倡 导 “经世致用 ”并且要求人们扼制自己的欲望,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 错误,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 点评:高
6、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 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 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 “程朱理学 ”的思辨化; 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对于各阶段的儒学特征必须牢固把握。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 “民本 ”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 “经世致用 ”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突出强调了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特
7、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C D三项符合史实,尽管他们对君主专制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和批判,但并未要求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点评: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又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经济新现象反映在思想文化方面就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和程朱理学的否定,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最典型的三大进步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正是此时社会发展最真实的反映。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 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 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 D一部冯
8、梦龙的警世通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东汉末年,结合时代特征,可以看出 A项符合史实, B C两项出现在唐代, D项出现于明朝,从时间上看只有 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张晓明老师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人 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
9、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 “骚体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艺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出现在汉代,所以 错误。北宋平民毕 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正确。草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错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是浪
10、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 错误。故答案: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代表就出现的时间; 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中国科技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建议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作系统归纳和总结。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 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 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可看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答案: B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时间 1430-1436年间可知此位建筑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设计包含有人文主义的情怀, B项符合题意, A 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与文艺复兴时期不符, C是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故答案:选 B项。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 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
12、义人。 ”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即是因信主义,也就是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是宗教改革时期改革派的核心教条,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 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的渴望。 考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点评:欧洲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爆发的又一次政治、思想解放运动。其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宗教对欧洲的政治统治现状快速瓦解,最终使教权
13、低于并服务于王权,有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形成。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时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国民会议手中。该材料体现了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说明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材料强调的是人民享有主权,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考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点评: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
14、布斯的 “社会契约 ”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予国王。因此 “社会契约 ”思想不仅体现了 “人民主权 ”的观念,同时也能说明当国王统治不当时人民起来推翻国王统治的合法性,或者是人民革命的正当性。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 “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
15、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儒家思想的观点被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接受进而被写入法国宪法,这说明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启蒙思想家是用儒家的观点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以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 材料从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的角度说明了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是不可扼制的。启蒙运动最突出特点就是人的 “理性主义 ”,他积极倡导理性是人的最高权威,只有人的独立思考、理性思维才是最可靠的和最正确的,其余的一切外在权威都是不存在的,虚假的,这一主张
16、是由德国思想家康德概括得出。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经济的工业化 C救亡图存 D思想的自由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共同主张,洋务派强调发展经济,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也强调政治改革,但主张废君主而实行民主共和,他们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实现救亡图存,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张, B是洋务派的主张, 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主张,答案:选 C
17、项。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 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
18、舟车之有两轮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体现的是 “中体西用 ”的主张,是洋务派的思想, B项是保守派的主张, C项是维新派的观点,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的观点,故答案: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历程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向发生多此转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有感于西方社会武装力量的强大很长一段时间向英法美等国学习强国富国之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向紧邻日本学习,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之后大量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君主立宪之法,但民国建立后国家依然衰败不堪,满目疮痍,直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
19、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有了较快的传播,中国人才真正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才在中国真正流传开来。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 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2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应该走的道路是先难后易,即走思想文化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的道路,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道路应该是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故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点评: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但难度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但近年来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待传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形以越来越明显,希引起注意。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
21、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儒者、道士和僧人和谐相处的现象,反映出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现实,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出现在汉代, D项表述与材料相矛盾, C项表述正确但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材料反映了宋代程朱理学建立的特色,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其主要使命和特征在于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辨化过程,使儒家思想有种近乎宗教的特征,这一点内容较为深奥难懂,学生应要细心体会。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
22、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 还要赔上 23 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 “世贸 ”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 之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遭受的巨大损失,付出了极大代价而一无所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看法是错误的,中国加入世贸一方面是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但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 C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 A D两项表述正确但明显与题意要求不
23、符,故答案:选 C项。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趋势,而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体现世界经济发紧密联系的载体,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其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A九品 中正制 B孝廉 C科举制 D军功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惠来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