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 “求同存异 ”原则,得到与会各国的普遍认同。周恩来总理当时提出这一原则的背景是 A美国长期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 B一些亚非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C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攻击共产主义 D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 C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 材料中的 “里程碑 ”实际上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2、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答案: D ( 2009年 1月福建会考 7题) 1949 年 10 月 l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其施政纲领是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论联合政府 答案: B 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 B ( 2008年 1月福建会考 5题)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
3、。图 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开国大典 D中美建交 答案: C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抗战的胜利 答案: C ( 2009年 6月福建会考 6题)如果我们上网搜索以下三幅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 “关键词 ”是 A国民革命 B红军长征 C战略大决战 D渡江战役 答案: B 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A造成了北洋军阀统治崩溃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利 D完成了反帝封建任务 答案: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4、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召开 答案: B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D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 “欢呼 ”声中失败的。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的依据是 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答案: D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 “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
5、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答案: B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 B C D 答案: A 以下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有 规定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的原则 实行国库制度 规定官吏由公众选举 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B. C. D. 答案: D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6、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195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答案: D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促进了藏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 B C D 答案: C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7、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答案: C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 “毛泽东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 “礼物 ”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 “一五 ”计划 答案: B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其主要涵义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答案: B 按照 “一国两制 ”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
8、要是指 A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答案: D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 1982年 B 1984年 C 1987年 D 1997年 答案: D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 “铁娘子碰到钢铁公司 ”。撒切尔夫人后来也回忆说: “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答案: D 下面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
9、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 ”的构想 答案: D 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 1979年,人民日报刊发告台湾同胞书 B 1981年叶剑英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C 1992年两会达成 “九二共识 ” D 1984年, “一国两制 ”写入宪法 答案: A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我们不再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答案: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
10、做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 答案: C “文化大革命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要避免 “文化大革命 ”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残余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 D 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电评论: “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 ”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中共十六大 答案: C 中共八大提出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的前提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共同纲领的规定 答案: A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很多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议。这主要反映了 A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 B挽救民族危机的反帝爱国精神 C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资产阶级要求参政的强烈意识 答案: C ( 2008年 6月福建会考 3题) 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
12、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A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 C 明史中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 (指宰相 ),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 “迥乎异矣 ”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
13、有办事能力 答案: A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 1660 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 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 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C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制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答案: B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
14、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答案: A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 “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这一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使 “学而优则仕 ”由理想变为现实 答案: C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
15、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 作官的 “寒门 ”出身。但只要他们能 “一登龙门 ”,便自然能 “身价十倍 ”。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A外朝和内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答案: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厦门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